中國新年傳統習俗 正月初五要做兩件事

Facebook

【新唐人2016年02月11日訊】有人群的地方就有中華兒女,有中華兒女的地方就有中國年。祭天地,拜祖宗,舞龍燈,放鞭炮,一家人吃頓團圓飯⋯⋯熱熱鬧鬧的中國年,是五洲四海中華兒女的大節日,也正走向世界。在這辭舊迎新的日子裡,一起來看看中國的傳統習俗吧!

一過臘八就是年,中國人的年很長。年節的發源來自於豐收的喜悅,是龍的傳人感恩天地的日子,也是一年勞作後休養生息的日子。

「朋酒斯饗,曰殺羔羊,躋彼公堂。稱彼兌膚,萬壽無疆」《詩經》中的描寫,展現了年終歡樂飲宴的場景。先民們烹牛宰羊,濟濟一堂,舉著酒杯,互道祝福。

「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這是有史記載的第一副春聯,那時叫桃符,意思是新年享受著上天的恩澤,佳節預示著春天常在。傳統中的年俗,載滿著感恩、期盼和祈福,祭天祈年是主要內容之一。福澤子民的諸路神明:灶神、門神、財神、喜神、井神等等,在這段迎新送舊的日子裡,備享人們的酬謝,也接受人們的祈願。

人們相信,家家戶戶都有天神坐鎮,灶王爺一年一度要上天稟報這家人的善惡。因此臘月二十三要備足食品、紙錢祭灶為灶王升天送行。

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雲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

豬頭爛熟雙魚鮮,豆沙甘松米餌圓。

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

婢子鬥爭君莫聞,貓犬觸穢君莫嗔。

送君醉飽登天門,杓長杓短勿復雲,乞取利市歸來分。

這是宋代詩人范成大的《祭灶詞》,人情味十足,寫出了「祭灶」的隆重。

「臘月二十四,家家寫大字」,灶祭過後要「掃年」除舊塵,掃完年,貼「福」字,新年就能新福到。清代詩人蔡雲這樣描寫:

茅舍春回事事歡,屋塵收拾號除殘。

太平甲子非容易,新曆頒來仔細看。

灶神上天稟報完,天帝玉皇就要親自下界了,為的是查察灶神所言,所以臘月二十五,家家「接玉皇」,為來年祈福,有詩《平江臘月廿五夜作》云:

昨日宰豬家祭灶,今宵洗豆俗為糜。

燔柴夾水明如晝,截竹當階爆御魑。

「腊味登盤嘗已足,檐前更掛風豬肉。」臘月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這幾天,美食陸陸續續做出來了。宋朝馮時行的《臘月二十八日》寫道:

酒侵新歲熟,花待故枝妍。

鄰里多遺饋,庖廚有盛煙。

除夕,「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一年之中最隆重而喜慶的日子來臨了,祭祖、貼春聯、吃年飯、守歲、放爆竹⋯⋯

宮廷中,是李商隱在《隋宮守歲》的景象:「沉香甲煎為庭燎,玉液瓊蘇作壽杯。」

百姓人家,也是一番歡慶景象:「蕭疏白髮不盈顛,守歲圍爐竟廢眠。剪燭催干消夜酒,傾囊分遍買春錢。聽燒爆竹童心在,看換桃符老興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歡笑拜新年。」

即使是天子,也要守歲迎新,唐太宗李世民的《守歲》,記錄下宮廷中君臣歡宴度良宵的熱鬧景象:

暮景斜芳殿,年華麗綺宮。

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

階馥舒梅素,盤花捲燭紅。

其歡新故歲,迎送一宵中。

到子時交年時分,便聽得嗶嗶叭叭鞭炮齊響,千家萬戶共「接年」,膾炙人口的《元日》描繪道: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范成大《爆竹行》中描寫燃爆竹的過程:

截筒五尺煨以薪,節間汗流火力透,健仆取將仍疾走。

兒童卻立避其鋒,當階擊地雷霆吼。

一聲兩聲百鬼驚,三聲四聲鬼巢傾。

十聲連百神道寧,八方上下皆和平。

卻拾焦頭疊床底,猶有餘威可驅癘。

好一番發雄威驚疫魅。只見那:

柳絮飛殘鋪地白,桃花落地落階紅。

紛紛燦爛如星隕,霍霍喧逐似火攻。

正月初一至正月初九的傳統習俗

正月初一開始拜年,家長帶領小輩出門謁見親戚、朋友、尊長,互道吉祥祝頌新年。「行人相賀新年健」。投寄賀年片之風,更在宋朝已開,文徵明有《拜年》詩云:

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

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

正月初二歸寧節,出閣閨女回娘家看爹媽的日子。回門時不能空手,給二老的禮物要送雙份。

正月初三天慶節,不掃地、不乞火,不汲水。大年初三的早晨,要在門的上方貼「赤口」——一種長七八寸、寬一寸的紅紙條,上面寫上一些出入平安吉利的話。

正月初四灶神節,恭迎灶神回家來。民俗有曰「迎灶神送火神」全家一起吃「折羅」,就是前幾天剩下的飯菜合在一起煮出來的大雜燴。

正月初五財神節,接引財神回民間。人們五更即起,打開大門和窗戶,燃香放爆竹,點煙花,向財神表示歡迎。這天要吃得特別飽,俗稱「填窮坑」。

正月初六迎春節,這天官府主持祭神,官民同樂迎新春。明朝有詩《鞭春牛》:

年年春打六九頭,煙火爆竹放未休。

五彩旌旗喧鑼鼓,圍看府尹鞭春牛。

正月初七人日節,也稱「人勝節」。傳說,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女媧造人時,前六天分別造出了雞、狗、羊、豬、牛和馬,第七日造出了人。

正月初八穀日節。傳說初八是穀子麥子的生日。傳說這一天也是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斗出得最全。

正月初九天日節。這天也稱「天公生」。據說是玉皇大帝的誕辰。全家大小齋戒沐浴,虔誠萬分為大帝祝壽。

正月十五,吃元宵、賞花燈、猜燈謎的日子終於來到了。這一天,「春宵賞燈之會,百戲雜陳。詩謎書於燈,映於燭,列於通衢,任人猜度」,連婦女也前來湊趣,有詩云:

姐妹元宵結伴遊,金吾不禁登城頭。

走出深閨祛百病,勝到岳陽萬丈樓。

被喻為元宵節詩絕唱的唐詩《正月十五夜》,寫盡元宵節盛況: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游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元宵的燈火熄滅的時候,中國年的慶典也結束了。人們收拾心情,在到來的新一年繼續耕耘,也期盼著更美好的一年。

反正春天已經來了,下一個臘月也不會太遠的。

——轉自《大紀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