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君子不以畜害人

Facebook

【新唐人2016年2月3日訊】東漢伏波將軍馬援的一句名言,「行天莫如龍,行地莫如馬。馬者,甲兵之本,國之大用。」表現了古代馬在戰爭和交通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古人愛馬甚於今人愛車,馬的作用比人還大。但是有德行的古人還是把人擺在第一位。這在歷史上留下了許多佳話。

公元前645年,秦穆公曾與晉國在韓原(今山西河津、萬榮)大戰,俘晉惠公。史書記載,秦穆公曾丟失一匹良馬,被雍城附近三百多名野人(奴隸)抓住吃了。後來這些人被捕獲,要被處斬。穆公知道後,對官吏說:「君子不以畜害人,吾聞食善馬肉不飲酒,傷人。」就這樣,穆公不但未殺食馬野人,還賜酒赦之。後來,秦穆公對晉發動韓原之戰,這三百名食馬野人都報名參戰。在秦軍受挫、穆公受傷的危急時刻,他們推鋒爭死,奮勇出擊,終於打敗了晉軍,報答了食馬賜酒之恩。

正是:天道主善,人道向善,施薄薄報,施厚厚報。

唐代劉悚《隋唐嘉話》記載,唐太宗李世民愛才愛馬。鄂國公尉遲敬德,性格驍勇剛毅,精於閃避槊刺。每每匹馬單槍,衝入敵陣。

有一天,唐太宗李世民,遇到頑敵,抵禦竇建德。雙方布陣,交鋒之前,唐太宗望見對方的一個少年,身跨駿馬,衣甲鮮明。唐太宗指著少年,對尉遲敬德說:「他騎的馬,真是一匹好馬!」

話剛說完,尉遲敬德便請求把少年的馬奪過來。太宗連忙制止說:「輕敵會招致敗亡。如果因為一匹馬而傷了你,不是我的心願。」尉遲敬德自知有絕對把握,便自己決定飛馬前往,結果,連少年與馬,一併拿獲回陣。那少年是王世充哥哥的兒子偽代王王琬。

太宗為表彰尉遲敬德的英勇和本領,就把這匹好馬,賜給了他。宇文士及在隋朝時,也認識這匹馬,是御厩中最好的一匹。

──轉自《看中國》(有刪節)

(责编:又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