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6年01月20日訊】(新唐人記者公孫覺綜合報導)近日,海外媒體連載美國普渡大學歷史學教授洪朝輝對中國經濟的分析,指出至中共前黨魁江澤民下台之時,中國的權力資本經濟和權力資本集團大致成型,其後更演變出壟斷中國經濟的四大「怪胎」。
1月19日,海外中文媒體連載對英文《中國經濟發展代價:權力、資本和權利貧困》一書作者洪朝輝的採訪。1月9日,洪朝輝教授因撰寫該書,被中國留美歷史學會授予2015年度學術優秀獎。
洪朝輝書中指出,以往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和不斷刷新GDP的背後,中國社會付出了慘重的社會文化與政治制度代價。中國已變成類似於狄更斯《雙城記》內容的「兩個中國」的概念,即「權力資本之中國」與「權利貧困之中國」。
洪朝輝在採訪中說,到2002年江澤民時代結束,中國的權力資本經濟和權力資本集團大致成型。其中,權力資本集團主要遵循三大模式,促使權力與資本的結合:其一,以權謀錢、以權搶錢;其二,以錢謀權、以錢買權;其三,以知識謀錢和以知識謀權模式——即一批知識精英通過各種方式與權力集團結盟,成功地實現了「知識尋租」,將自己的科技能力、經濟理論和法學知識轉化為資本;尤其是在理論和輿論上為權力資本的合理化提供「正面依據」。
而今日中國的權力資本集團的起源,有四大群體:一是中共國有資源的主管;二是中共國有企業負責人;三是權力與金錢交易的中介者;四是海外中資機構的經營者。它們已經演變成中國經濟的怪胎。
洪朝輝指出,如果說,官員和商人的腐敗是古今中外的常態,那麼知識分子的腐敗則是一大異數,它正在衝垮社會良心和人類正義的最後一道堤壩。
江澤民時代的國有土地大瓜分
報導指出,1987年到1992年,中國社會出現了經濟開發區熱。其實質是當代中共的各級權勢者對土地資源及其收益的一次大瓜分。
洪朝輝研究發現,問題的關鍵是,劃撥土地的程序是不公正、不公開的,因為它的供給方式大多不是通過公開招標,而是行政劃撥。
權力是主導土地供給多少、供給方式和供給對象的最關鍵要素。這樣,國有土地猶如國有企業資產一樣出現了空前的流失,但土地流失的金額遠遠高於國企資產的金額。洪朝輝稱其為「瓜分國有土地最豐盛的免費午餐」。
江澤民時期中國經濟的畸形發展
《江澤民其人》一書中對江澤民治下中國經濟亂象有詳細記載。稱江澤民倡導的經濟發展走的是非常畸形、也不可能持久的道路。
在很多地區的經濟發展中,是以國有資產的變相拍賣為基礎的。很多國有工廠把廠房一賣,或者找個外商,把廠房一折價,就產生了巨額「利潤」。但這種利潤,不過就是國有資產的出賣、而且往往是賤賣,原來沒有進行計算的財富價值進入市場而已。
那些財富本來就存在,本來也屬於老百姓,不過是被中共非法掠奪,成為沒有價值的黃金,現在又重新釋放出來罷了,而不明就裡的人卻很容易被欺騙。有研究表明中國國有資產大量流失,金額高達5萬億元,而2003年中共官方公布的含水份的國內生產總值數據才只有11.7萬億元。
由於官員盲目追求經濟增長,中國經濟一直靠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效益並沒有得到提高,作為主體的國有經濟虧損狀況一直沒變。2000年中國萬元GDP能源消耗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日本的9.7倍。這樣的經濟增長,是無法持久的,也是世界和後代子孫都無法承受的。
權威雜誌《經濟學人》認為,中國經濟投資過度,投資佔GDP比率高達40至45%,沒有一個經濟體可以承受。《經濟學人》還說,如果投資者是用自己的資金投資,中國那些過剩的水泥廠、鋼鐵廠及汽車工廠等,可能不會被興建。改革開放25年來,經濟增長了6倍,而資源的消耗卻增長了幾十倍。如果算上生態成本,中國經濟增長將為負值。
中共十八大後,經濟持續下滑,中國經濟的以上弊病開始爆發式暴露。外界分析,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江澤民時期造成的各类政治、经济、生态、道德危机已经显现。另外,十八大後習近平王岐山反腐,中共官場落馬老虎蒼蠅成群結隊,也大多與江澤民統治時期有關,尤其像周永康、徐才厚、郭伯雄等超級老虎,直接就是江澤民提拔的心腹官員,更充分說明江澤民統治時期的混亂。
責任編輯:趙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