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孝子與忠臣

Facebook

【新唐人2016年1月11日訊】有一次魯哀公問孔子:「兒子聽從父親的話,這是孝子嗎?臣下聽從君主的命令,這是忠臣嗎?」

孔子聽了魯哀公的話,很想講講自己的看法,但他又怕魯哀公不接受。於是他便裝作沒聽見的樣子,向魯哀公笑了笑,然後快步了。

出來後孔子見到弟子子貢。他問子貢:「剛才魯君問我:『兒子聽從父親的話,這是孝子嗎?臣下聽從君主的命令,這是忠臣嗎?』我怕魯君不接受我的看法,所以就沒回答他。你看我這樣做行嗎?」

子貢想了想說:「兒子聽從父親的話,這就是孝子;臣下聽從君主的命令,這就是忠臣。這是很對的呀!您還有甚麼不同看法嗎?」

孔子聽了子貢的話,連聲說:「你不懂,你不懂啊!一個國家如果有大臣四人敢於諫爭,那麼這個國家就不會被侵犯;如果有大臣三人敢於諫爭的,社稷就不會有危險。父親如果有敢於諫爭的兒子,那麼父親就不敢違背禮義。一個人如果有敢於諫爭的朋友,那他就不敢做不義之事。所以兒子聽從父親的話並不一定就是孝子;服從君主命令的臣下也未必就是忠臣。是不是孝子忠臣,要看他們所遵從的是對還是不對。你說不是這樣嗎?」

子貢聽了覺得很有道理,連連點頭。(事據《荀子》)

──转自《正見網》(有刪節)

(责编:夏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