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諾獎得主:蘇聯解體 紅色恐怖還在

Facebook

【新唐人2015年12月11日訊】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阿列克謝耶維奇,日前在斯德哥爾摩發表演說,談到了對共產主義和蘇聯解體的反思,以及對俄羅斯民主倒退的失望和無奈,她強調共產主義對前蘇聯國家的危害,她的演講也引起各界共鳴。

剛剛接受本屆諾貝爾文學獎頒獎的白俄羅斯女作家阿列克謝耶維奇,12月7號在斯德哥爾摩發表演說。

阿列克謝耶維奇在演講中說,蘇聯雖然早已解體,但人們觀念的轉變極為困難。她說,人們帶著詛咒和眼淚,在20多年前送走了紅色帝國「蘇聯」,現在可以平靜地總結和反思不久前的那段歷史。遺憾的是,蘇聯解體後,紅色帝國已經不復存在,但那些仍然保持陳舊的蘇聯式思維和行為方式的「紅色人」卻依然存在。

在用俄語所發表的演講中,阿列克謝耶維奇說,雖然共產主義的理想是要建立人類社會的天堂,但結果卻是鮮血的海洋和百萬受害生命。

她說,她曾生活過的蘇聯,從兒童時代起就教導人如何奉獻和犧牲自己,如何去獻身送死,以及如何熱愛手拿武器的人。她和她周圍的人在劊子手和受難者中長大成人。

她認為,20世紀的任何一個政治理念都無法同共產主義,以及共產主義的像徵「十月革命」相提並論,她說,俄國革命就如同鴉片一樣吸引著知識份子。

旅德著名政治學家 仲維光:「就是因為有一些人利用了那些個人間世俗騙人的思想,來取代過去思想地位的神。也就是說,像共產黨這樣的,它是用一種世俗的宗教,用一種人來取代了神。」

出身於白俄羅斯這樣一個獨裁政權國家,阿列克謝耶維奇無懼於當局的恐嚇威脅,她用與當事人訪談的方式,寫作敘事文學,撰寫了介於紀實和小說之間的《烏託邦之聲》(Voices of Utopia)系列作品,記錄了蘇聯後期與後蘇聯時期各項重大事件,包括二次世界大戰、阿富汗戰爭、蘇聯解體以及車諾比事故。

諾貝爾委員會形容阿列克謝耶維奇的作品,「如音樂作曲般的複調敘事寫作,為當代的苦難與勇氣樹立了一座紀念碑。」

阿列克謝耶維奇曾公開批評白俄總統盧卡申科,以蘇聯模式鐵腕統治國家和沿用死刑制度,結果被當局迫害,自2000年起獲國際援助組織提供庇護,先後流亡到巴黎、柏林和哥德堡,直至2011年才重返明斯克定居。

旅居德國的政治學家仲維光對她有著深刻印象。仲維光認為,阿列克謝耶維奇對抗蘇聯殘存的共產主義,那種追求自由信仰的精神,與當今的中國人是相通的。諾貝爾獎文學獎頒發給這樣的作家,說明瞭這個世界再次意識到共產黨並沒有過去,威脅還存在著。

仲維光:「所以在這裡,我要強調一句,最近10年來,在中國人社會所進行的退黨、解體中共,在大紀元《九評》社論以後的那種清理共產黨文化,這樣的一個工作,實際上對人類來說、對中國人來說,是百年大計。這次諾貝爾獎再次發給這樣的作家,它說明瞭這樣退黨解體中共,意義是非常深遠的。」

2004年11月19號,《大紀元》發表《九評共產黨》系列社論,詳細回顧中共的歷史並揭露其本質,以及中共給中華民族帶來的深重苦難與危機。

採訪/易如 編輯/黃億美 後製/蕭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