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5年11月19日訊】今天是《資治通鑑》完成,進獻皇帝御覽的日子。一起來了解一下這部聞名遐邇的歷史巨著。
《資治通鑑》是中國首部編年體通史,由北宋司馬光、劉攽、劉恕及範祖禹合著,又由司馬光定稿。全書共354卷,上起周威烈王23年三家分晉,下到五代末期後周世宗顯德6年,貫通1362年12個朝代的歷史,與司馬遷的《史記》並列為中國史學的不朽巨著。
司馬光自少愛讀編年體史書《春秋》,撰寫《通鑑》「專取關國家盛衰,繫民生休戚,善可為法,惡可為誡,使前後有倫,精粗不雜」。時值英宗「雅好稽古」,於是藉國家之力用19年寫成通史,在神宗期間完成。神宗認為這部著作「有資於治道」,定名為《資治通鑑》,並親自作序。
《通鑑》著重政治軍事方面,也被後世稱為「帝王之書」,可「鑑前世之興衰,考當世之得失,嘉善矜惡,取是捨非」。而這也正是歷史被傳承的意義所在。中華民族是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不間斷信史承傳5千年的民族。但自從中共執政以來,由於自身不光彩的來歷和不合法性,不但扭曲歷史名詞,更公然改寫史實,被《紐約時報》批評為「越近代的歷史越扭曲」。按照柏克萊加大新聞學院院長夏偉教授的說法,這些行為都是為了讓歷史為其利益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