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遇大事就掉鍊子「一行三會」體制要大變

Facebook

【新唐人2015年11月13日訊】(新唐人記者唐迪綜合報導)今年夏季,中國股市爆發來勢洶洶的嚴重股災後,以中信證券為代表的金融機構高管在金融反腐風暴中相繼淪陷,這讓外界對中國現行的「一行三會」體制的質疑聲浪驟然高漲。近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在中共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吹風會上,表明了當局要對現行金融監管體制進行改革的決心。一時間,中國的金融體制會怎樣變?變到什麼程度?這些問題立即成為財經最熱門的話題。

11月9日上午,中共國務院新聞辦舉行了一個「吹風會」,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在這個會議上,提到前不久剛剛閉幕的中共第十八屆五中全會上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有關「改革並完善適應現代金融市場發展的金融監管框架」的決議,指出中國金融監管體系改革已經提上議事日程。

楊偉民公開表示,根據前一個階段資本市場的波動,為適應國家金融發展混業的趨勢,中國要對現行金融監管體制進行改革,而具體的改革方案,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和制定。

一石激起千曾浪,中國財經界輿論立刻沸騰起來。各家金融報刊紛紛發文,討論中國金融監管體系「一行三會」將發生怎樣的變化的問題。

所謂「一行三會」指的就是作為中國央行的中國人民銀行和中國銀監會、中國證監會、中國保監會這三家金融監管機構。資料顯示,中國金融的一行三會,都是國務院正部級機構,平起平坐,分工合作。

針對即將發生的金融體制變革,《經濟日報》日前發表評論文章表示,中國金融的「一行三會」「行政分工不清晰,跨界掣肘常出現」,存在著「三大問題」:

一是拖慢金融改革的發展,比如利率改革;二是不適應經濟和金融創新的前景下的監管,難以確保金融穩定和金融安全;三是不適應中國金融走向國際化的要求,金融的國際化快速發展監管跟不上。

文章分析稱,中國金融領域,除了支持實體經濟、推進金融改革兩大任務,還有一個「更吃重的任務」就是防範金融風險。但今年股市的狂升狂跌等現象,已暴露出中國金融領域的「局部性金融風險」。

「由於『一行三會』經常各自為政,又時常互相爭鬥,平時還可遮過去,遇到大事就暴露了。」文章這樣寫道。

據分析,近期中共中央的「巡視組」已進駐「一行三會」,在這幾個中國金融領域的核心機構中將查出怎樣的問題,「一行三會」將有怎樣一番清理,都在外界關注之中。「一行三會」的金融體制這回看來確實要變了,而且是大變。

文章認為,變革的原則有三點:一是改革並完善金融監管體系和框架,要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積極研究和主動適應現代金融市場的發展和變化,適應混業經營的發展趨勢;二是借鑒國際經驗,以全球金融監管改革主流趨勢,結合中國國情和發展階段,統籌對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和金融控股公司的監管;三是堅持服務實體經濟、提高服務水平的理念。

至於何時變,按慣例,要待兩年後國務院換屆,由人大會議來批准機構改革方案。但過渡期不排除出現超級機構,即黨政模糊的「小組」,提早實施統籌協調。

《第一財經日報》則在相關報導中明確指出,雖然對於未來「大金融監管」的可行路徑,目前業界看法不一,《建議》的提法也還處於文件層面,但構建由央行牽頭的「超監管機構」,在各方的建議中呼聲最高。

報導引述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列舉的三種可供借鑒的國外模式:一是借鑒英國金融監管模式,建立以央行為核心的綜合監管體系;二是借鑒美國模式,成立金融穩定委員會,同時賦予央行對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和金融控股集團的監管許可權;三是通過過渡性政策安排,逐步將銀行、證券和保險的監管職能重新收歸央行大框架下管理。

該報導同時引述金融界業內人士分析稱,中國的金融改革存在兩種可能性,一種是「一行三會」將重新合并,成立金融監管局;另一種是在現有機制基礎上成立協調委員會,比「一行三會」級別更高,並保持中立性,主要對金融監管空白領域進行協調,加強監管機構之間的協調聯動,類似於中共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曾經發揮的作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