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輝:中共全會召開與歐洲三政要訪華

Facebook

相信很多人都已經注意到,在外界矚目的中共五中全會10月26日至29日召開之際和之後,歐洲幾國政要接連來華訪問。先是荷蘭國王威廉•亞歷山大應習近平的邀請,於10月25日至29日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之後是德國總理應李克強之邀於29日至30日訪華;緊隨其後的則是法國總統奧特朗在11月初來華。

無疑,人們對這樣的日程安排有些不解:高層在京西賓館開大會,討論重要事宜,如何接待來訪的政要呢?筆者認為這樣安排的背後折射的正是高層激烈的博弈。

根據外交慣例,他國政要訪華必然是提前確定時間、安排具體行程,通常至少提前一個月確認。也就是說,在英國白金漢宮於當地時間9月28日發佈聲明,稱習近平已接受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邀請於10月19日至23日訪英時,中共外交部就已經開始與荷蘭、德國、法國就該國國王、總理、總統訪華的事宜進行了商討,並最終確定他們的訪問時間是在習近平訪英後。而此舉應是意在加強與歐洲幾國的關係。

值得注意的是,中共五中全會召開的確切時間是在10月12日才公佈的,遠遠晚於歐洲幾國政要訪華時間。而之所以這麼晚才確定時間,且打破了以往的慣例,是因為背後博弈激烈。

據香港《動向》最新報導,8月初,中共中央辦公廳曾下達通知,五中全會將在「十一」長假後召開,即10月10日召開。9月5日,中央辦公廳再下達通知,五中全會安排在10月15日。9月26日,中央辦公廳下達通知:經政治局討論研究,決定五中全會召開日期推遲調整。具體原因是中共高層在若干重大議事上嚴重分歧,爭吵激烈,無法統一認識。

最終,中共高層不得不確定會議召開時間,即在習近平訪英回來後。這不是因為雙方達成了妥協,而是因為如果再不召開五中全會,中共將無法向國內外交代,從而付出更大的政治代價。這樣的結果就是與歐洲政要訪華時間產生了衝突,但顯然二者都無法更改。中共高層只能是忙上加忙。

而在五中全會召開時間確定後,涉及周永康的6名高官被集中判刑和審判,陸媒更曝出王岐山「隱身」24天不簡單的信號,暗示將有更多高官落馬。這都說明五中全會這四天注定不平靜,而訪華的幾位歐洲政要或許也可以感受到某種不同尋常的氣氛吧。

文章來源:大紀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