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5年10月16日訊】據自由亞洲電台10月15日援引美國《紐約時報》的報導說,中共媒體經常篡改或謊稱一些外國專家或記者如何稱讚中共體制或中國少數民族生活狀況的言論,引起相關外國專家和記者的抗議。
自由亞洲電台的這篇新聞的標題為「你沒有唱中國政府的讚歌?中國媒體會替你唱!」,該文報導,《紐約時報》日前刊登一篇題為「中國(共)官媒引述的話語不一定是你真說過的話」為題的報道說,一直以來,外界知道中國(共)官方新聞媒體會大費周章地正面描繪中國狀況、頗具創意地調整標題、以及忽略重要事實等,而最近還有幾位著名中國問題專家還表示,中國(共)新聞媒體甚至在引述他們的言論時,有捏造或重大修改的現象。
例如,一名澳大利亞記者曾被中國媒體引述說,西藏人民過著「美好的生活」,但他表示自己並沒有說過這樣的話;而一位人氣頗高的美國作家被捏造說成是支持共產黨言論觀點的作者。
旅美中國學者,中國80年代電視連續紀錄片撰稿人之一謝選俊先生就中共官媒竟然從事捏造和篡改外國人言語或文章的做法表示:「這是因為中國(共)官媒是為中共做宣傳的工具,可達到不擇手段的地步。」
《紐約時報》的報道說,《紐約客》(NEW YORKER)撰稿人何偉 (Peter Hessler)也寫過幾本關於中國的書,他有一天很驚訝地看到自己的署名出現在官方報紙《中國日報》今年1月的一篇觀點文章中。該文高度讚揚中國(共)的政治模式說:「我認為,我對中國制度本質上有多麼穩定有了更好的了解。」
《紐約時報》今年一月22日的有關報道說,這篇文章提到了阿拉伯之春之後,埃及經歷的亂局,稱中國更有能力應對重大的社會變革。文章稱,「因為國家政權的強大和深入、政治基礎的穩定和有效、人民在體制下生活的經驗,中國更可能成功完成大變革。」這篇文章在網上吸引了大量關注,讓何偉的讀者感到難以置信。他們感到驚訝的是,他居然會為一家官方報紙撰文,稱讚中國(共)制度的穩定性。但何偉很快澄清了此事,並清楚地說明,他沒寫過這篇文章。
何偉還在臉書(Facebook)上寫道,《中國日報》聯繫他時,並沒有讓他撰寫一篇觀點文章,而是讓他與一名中國的工作夥伴李雪順討論一系列話題,作為《中國日報》年終特刊的內容。他說,「我要強調,該文章無論如何都不能代表我對中國與埃及的全面看法,我也絕不會對這樣一則報道表示認可,」何偉寫道。「我希望讀者了解我與該報接洽的背景條件:邀我與我的朋友及同事李雪順共同參與一出涉及多方面話題的年末採訪,和為一篇專門比較埃及與中國的文章找到我,完全是兩回事。」
旅美學者謝選俊先生還分析道:「中國媒體之所以敢於愚蠢地捏造或篡改外國人言語或文章,而不擔心會被識破和揭露,可能是基於「外國人不會看中國媒體」的這種僥倖心理。」
此外,《紐約時報》的報道說,澳大利亞記者羅文凱(Rowan Callick)兩年前曾參加過中國政府組織的一次對西藏的旅行,回來會他卻發現自己出現在《中國日報》一篇有關西藏的文章提中。雖然西藏因社會動蕩而聲名遠揚,但那篇文章卻援引作為《澳大利亞人報》(The Australian)亞太編輯的羅文凱的話稱,「我驚奇的發現,這裡的人們有著美好的生活。」羅文凱表示,他在西藏時的確與當地官員和記者見過面,但他從沒說過那些話。羅文凱說,他後來收到了文章作者的個人道歉,對方解釋說,錯誤地把其他一個人當成了羅文凱。這篇報道的原文至今仍可在官方電視台CCTV的網站上看到。
2012年,當發現《環球時報》上出現以自己名義寫的評論文章時,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國家安全學院院長羅里·梅德卡爾夫(Rory Medcalf)感到十分震驚。梅德卡爾夫曾經被《環球時報》訪問,但他從未答應為這家媒體寫作評論文章。梅德卡爾夫說,該文章扭曲了他的觀點,其中有一處指西藏人是「分裂分子「,梅德卡爾夫說自己從沒有使用過這種說法。
就此事件,《環球時報》很難得地發表了採訪梅德卡爾夫那位記者的道歉聲明。該記者寫道,「我從這個尷尬事件中看到的是,在國際參與程度擴大的情況下,中國媒體以及整個中國都在面對的挑戰。」。
旅美學者謝選俊指出:「中國(共)政府這些年來花費大筆經費在國外致力於大力推廣所謂中國軟實力的活動,但任何國家的軟實力都不能靠說謊和捏造、篡改而取得。」
而旅美華裔學者楊力宇教授則認為,中國(共)真想要推廣自己的軟實力,監控新聞和信息根本不是辦法:「難道他們不知道中國(共)在言論自由和新聞自由方面的形象已經很糟糕了嗎?他們這樣做根本不是在國外推廣軟實力,建造好形象的方式。」
梅德卡爾夫指出,最近的一連串捏造及錯誤引用外國專家言論事件,揭示了中國(共)對媒體的嚴格管控與一部分中國記者想報道真實新聞這個抱負之間的角力。同時,梅德卡爾夫還在周三(10月14日)發出的一封電郵中表示,「我們也不能斷定,所有在中國(共)官方媒體工作的記者和受聘的外籍編輯都會安然接受在新聞材料被發表之前需要對之加以扭曲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