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5年09月30日訊】(新唐人記者唐迪綜合報導)日前,中共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提及中共官員不作為行為核查問責情況,其中透露了近年來中國日益嚴重的囤地現象。據稱,截至今年8月底,中國全國各地已處置閑置土地31.25萬畝;一些曾經的「地王」、知名開發商都曾存在囤地行為,一些省份清查出的閑置土地逾10萬畝。當局屢屢誓言要打擊這種通過囤地惜售牟取暴利的行為,卻越禁越囤。有輿論指,囤地現象背後,牽涉着巨大的政商關係,不是下發一紙公文就能解決的。
據陸媒報導,據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透露,近年來,地產開發商「囤地炒地」現象十分嚴重,且有越演越烈之勢。利用樓市調整期低價拿地後卻囤地惜售,讓開發商賺足了暴利,也推高了房價。
建設銀行的一項統計顯示,從二○○一年初至二○○七年五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商累計購置土地面積二十一點六億平方米,但實際僅開發完成約十三億平方米,近半數土地被囤積和倒賣。陸媒稱,樓盤拖延開建早已成為地產業的「潛規則」。
據陸媒報導,位於上海南京路的一個樓盤,近期報價一平方米達八萬至十萬元。然而,其所在地皮卻是一九九二年首次拿地,當時周邊樓價不到千元,該樓盤「在建」逾二十年,屢屢停工,按照開發商如今開出的樓價,足足上漲約百倍。而海南省土地閒置時間最長達二十多年,期間部分土地的周邊樓價不知翻了多少倍
對此,香港《東方日報》日前發表評論稱,中共政府針對「囤地惜售」現象年年都在下發相關的通知、文件,明確要求整治,整治手段也花樣百出「讓人嘆為觀止」,但結果依然是「年年禁囤年年囤」,根本沒有任何改變。原因就在於,在中國從事地產業的人通常都「非富即貴」,很多地產公司的背後都有「太子、公主、夫人」在撐腰,有恃無恐,任意妄為。致使相關文件執行不力,形同虛設。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當年的北京市副市長劉志華在北京奧運會前,企圖把囤地多年的郭文貴「盤古大觀」地皮收回,結果被郭文貴勾結國安部副部長馬建偷拍他與情婦的不雅視頻,並直接捅給了胡錦濤,結果劉志華被迅速免職並鋃鐺入獄。
文章表示,這些能夠囤地都不是一般人,他們背後有巨大的政商關係,「你敢收他們的地,他們就有能量摘了你的烏紗帽」。可以說,「打擊開發商囤地,實際上觸動了中國最隱秘、最龐大的政商關係」,這不是單憑開個會、發個文件就能解決的。
針對這個問題,陸媒《新京報》日前也發文分析稱,囤地對社會的危害不小:一方面導致房地產供需被人為扭曲,形成地價攀升、房價走高惡性循環;另一方面,由於建設周期拉長,使正在銷售規劃中的住房產權大大縮水,囤地惜售,也導致房價不斷上升,加劇普通民眾生活痛感,進一步加劇民眾對社會的不滿情緒。
文章認為,地產開發商囤地現象得不到有效遏制的原因在於:
首先,地方政府往往把房地產業作為支柱產業,中共各級地方政府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幾乎占各級地方政府財政收入三分之一以上。對於土地財政的依賴,使得地方政府與開發商形成了特殊的共生關係,這一「軟肋」被開發商抓住,囤地現象自然愈演愈烈。
其次,房地產開發的暴利,足以讓開發商們冒天下之大不韙,從而讓中央禁令成為一紙空文。
再次,各級地方政府受房地產利益羈絆,喪失嚴格執法底氣。囤地中還存在部分官員參與囤地、圈地和違規變更規劃,以權謀私,違法違規倒賣土地。
因此,要整治囤地行為,不能單純把責任推給開發商,需綜合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