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常感寂寞 可入社團 尋協助

Facebook

【新唐人2015年09月01日訊】今日來美的華人移民,適應新文化比幾十年前容易得多了。許多華人社區在美繁榮發展,沖淡了移民們的思鄉情懷,還能在海外講母語,買到熟悉的食物和產品。拜現代科技所賜,還能每天跟國內的親友溝通,或經常飛回故鄉。然而大多數人還是同意適應新國家是個大挑戰,而研究發現有三分之一的移民最後還是選擇回故鄉。

所有人都需要有歸屬感。專家建議移民到海外後可以加入當地社團、宗教團體、社區組織或行業協會,並在其中分享心得感受和獲取建言。

南加大社會政策與健康教授Lawrence Palinkas:「若談起移民感受到的壓力,那種被隔離或孤獨感,與故鄉親友失去聯絡,往往是最讓移民感受到壓力的源頭。」

被迫離鄉背井的人承受的壓力更為巨大,移民過程也可能因為缺乏相關資源而更富挑戰性。

南加大社會政策與健康教授Lawrence Palinkas:「那些尋求政治或宗教庇護的華人移民,往往比為了教育、工作或要家庭團聚的理由而移民者,會承受更巨大壓力。」

孩子與學生也常面臨巨大挑戰,他們必須每天到學校與其他社會成員互動,但孩子通常比較靈活,適應得比較好。不過Palinkas發現許多華人學生身上揹負著莫大的期許與壓力。

南加大社會政策與健康教授Lawrence Palinkas:「很多時候他們對自己有非常高的期許,自我壓力過大有些甚至身體出現病癥。」

他建議學生們在不違反自我目標的前提下,給自己設立更切合實際的期許計劃,並多參加社交活動與人互動。有需要時,不要害怕向社工輔導尋求幫助。不過,他們的父母常擔心孩子太過美國化。

南加大社會政策與健康教授Lawrence Palinkas:「父母有理由擔心孩子失去了對傳統中華文化與身份的認知,因為那很重要,也很獨特。」

研究顯示,能認同自己身份文化的孩子,通常更有自信,並有更好的表現。

新唐人記者李姍、鄭浩洛杉磯採訪報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