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盧溝橋開了第一槍? 七七事變大揭秘

Facebook

【新唐人2015年07月08日訊】(新唐人記者唐明綜合報導)1937年7月7日軍即向盧溝橋一帶的中國軍隊發動攻擊,並炮轟宛平縣城,由此打響了「七七事變」的第一槍,中日之間爆發了全面戰爭,把中國人民推向了全面戰爭的血腥苦海。但這第一槍是誰開的呢?

據中華筆會武宜三文集,除當年有日軍在東京法庭上提出証供外,近些年也有一些日本的歷史學家研究認為,是隱藏在二十九軍中的共產黨地下工作者或受共產黨鼓動的青年學生首先向日軍開槍而引發蘆溝橋事變的。因為從動機上看,共產黨最希望中日之間爆發全面戰爭,而中共的後台和操縱者蘇俄也希望中日開戰,好從中漁利。

秦郁彥《日中戰爭史》指出:茂川機關早在盧溝橋事件之前就從事搜集情報、民眾「自治」運動和反國民黨青年運動的幕後指導工作。7月8日晚間,關東軍參謀田中隆吉與茂川在天津芙蓉館對飲時,茂川談起「七•七」夜間放槍的事是學生幹的。早已心中有數的田中追問說:「那麼,教唆他們幹的元凶就是你囉?」茂川點頭承認了。

田中隆吉的記載是:1937年7月8日,我由內蒙化德乘飛機到達天津。晚間,在芙蓉館(日本料理)闢室與天津特務機關長茂川秀和少佐對酌,他說:「放槍的事,是共產黨學生幹的……」我和茂川曾經在參謀本部共過事,我瞭解他一向和北平共產黨方面的學生交往密切,所以就追問他一句:「那麼,教唆他們幹的元凶就是你囉?」他滿臉通紅點頭承認……茂川還承認,中日雙方於7月11日達成停戰協定後,他又多次唆使部下趁夜在中日兩軍之間鳴放鞭炮,企圖激化衝突,擴大戰火。(《抗日第一槍:盧溝橋抗戰》,團結出版社)

不過也有另外的說法,據港媒鳳凰網報導,在「七七事變」中親自指揮挑起事端,向中國守軍打響第一槍的直接禍首是當時日本華北駐屯軍步兵旅團第1聯隊副聯隊長森田徹中佐(中校)和駐北平丰台地區的第3大隊大隊長一木清直少佐(少校)。這兩個狂熱的軍國主義分子按照日本軍部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的總體部署,在其上司日本華北駐屯軍司令官田代皖一郎中將和華北駐屯軍步兵旅團第1聯隊隊長牟田口廉大佐(上校)的秘密授意和策划下,直接組織指揮了製造事變的三部曲。

一是指揮丰台日軍在7月7日傍晚以盧溝橋宛平縣城中國守軍為目標進行夜間進攻演習,然後以士兵「失蹤」為由強行進入宛平縣城搜查,向中國守軍挑釁;二是當其要求被拒絕後,便立即指揮早已做好準備的日軍向中國守軍發起突然進攻,迅速擴大事態;三是以中國軍隊挑起戰端為借口,要求日本關東軍、朝鮮軍及國內向華北增兵,進而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七七事變」和隨後的全面侵華戰爭正是按照這「三部曲」進行的。這兩個事變的直接禍首為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打響了第一槍,並在隨後的侵華作戰和鎮壓東北人民的反目鬥爭中犯下了血腥暴行,但其最終也成了日本侵略戰爭的殉葬品,落得了惡有惡報、死無完屍的可悲下場。

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侵佔中國東北四省後,其侵略戰車並沒有停止前進,又於1932年至1933年先後在上海和熱河挑起戰端,迫使國民黨當局簽訂城下之盟。接著,日本又繼續把侵略魔掌伸向了河北、綏遠、察哈爾、山西和山東諸省,積極策動華北五省「自治運動」,企圖建立「鞏固的防共、親日滿地帶」,為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做好準備。

1936年初,日本出籠總體戰略計劃——「國策基準」,進一步加快了侵略步伐。同年5月,日軍將在華北所謂的「華北駐屯軍」大幅度增兵擴編,升格與「台灣軍」平等。6月,日本在《帝國軍隊用兵綱領》中提出了「採取先發制人攻勢」的戰略方針,將佔領華北要地和上海附近地區確定為初期作戰目標。

據中華筆會武宜三文集,1937年7月7日下午,大隊長清水節郎率領日本華北駐屯軍第1聯隊第3大隊第8中隊,荷槍實彈開往緊靠盧溝橋中國守軍駐地的回龍廟到大瓦窯一帶演習。22時40分,日軍聲稱演習地帶傳來槍聲,並有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蹤」,要求進入我軍駐地宛平城搜查,遭嚴詞拒絕。日軍一面部署戰鬥,一面藉口與中國方面交涉。

24時左右,冀察當局接到日本駐北平特務機關長松井太久郎的電話稱:日軍昨在盧溝橋郊外演習,突聞槍聲,當即收隊點名,發現缺少一兵,疑放槍者系中國軍人,並已經入宛平城,要求立即入城搜查。若中方不允許,日軍將以武力強行進城搜查。冀察當局為防止事態擴大,經與日方商議,雙方同意協同派員前往盧溝橋調查。7月8日晨5時左右,雙方衝突開始,中國守衛盧溝橋和宛平城的第29軍第37師第110旅第219團第3營在團長吉星文和營長金振中的指揮下奮起抵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