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對話分歧依舊 場外聚焦中國人權

Facebook

【新唐人2015年06月28日訊】新聞週刊(481)美中第七輪戰略與經濟對話6月24號在華盛頓落下帷幕。雖然雙方在氣候、國際貨幣基金改革、動物保護等方面達成協議,但在更重要的議題,比如網絡安全等方面,分歧依舊。而中共最怕觸碰的人權問題,在對話會場之外,聲音更響。

6月17號,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開幕之前,國際特赦、自由之家、中國人權、人權觀察等九個美國人權團體,發表公開信,呼籲美國國務卿約翰•克里和財政部長傑克•盧,把中國人權現狀惡化,納入雙方討論的議題。

公開信說,中共加劇迫害少數民族、宗教團體和其他弱勢群體,打壓言論自由,許多人因網上言論被定罪、記者被噤聲、學術單位被要求嚴格遵守中共的路線。

人權團體敦促美國對中共施壓,在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中,提出中國人權議題。

人權觀察中國事務負責人蘇菲•理查森(Sophie Richardson)對《美國之音》表示,向中共提出人權議題,並不像很多美國官員所認為的那樣會招來麻煩,實際上會促進美中合作。

蘇菲•理查森(Sophie Richardson)列舉美中過去在反恐、經貿、氣候問題的合作上觸礁,都是因為美國無法落實「政府一體化」,在跟中共打交道時,繞開了人權問題。

這次年度美中對話之前,雙方在南中國海、網路安全方面的緊張關係一度達到「臨界點」。

中共在南海爭議區域持續填海造島。美軍一架p8-a偵察機靠近觀察,被中共海軍八次強硬警告,氣氛緊張。

網路空間更是劍拔弩張。6月初,美國超過400萬名聯邦僱員的個人檔案被竊取,中國駭客被認為嫌疑最大。

普林斯頓大學中國學社主席陳奎德認為,在這些事情上,美國的應對太消極。

普林斯頓大學中國學社主席陳奎德:「過去的所謂『兜而不破』,是,大家都輸不起,都不能進入某種對抗的、戰爭的狀態,但是,施加強大的壓力,類似於里根總統那樣的政策方針,以美國現在的力量也是可能的。」

美國副總統拜登在這輪美中對話的開幕詞中,提到南海航行自由和網路駭客攻擊問題,並坦承雙方會有激烈分歧。

美國副總統拜登:「我們會有激烈的競爭,會有激烈的分歧,國際關係的本質就是如此。」

他也提到網路自由和人權問題,希望雙方能坦率交流。

但有學者認為,避重就輕的交流恐怕無法解決實質問題。

普林斯頓大學中國學社主席陳奎德:「中共不是說要進入一百多個國家認可的主流國際秩序,而是要靠中共自己認定的這套規則。如果(他們)認定這套方針,雖然談的時候,他們可能會說一些比較緩和的話,但回去以後仍然我行我素,特別是人權問題。」

而人權呼聲的最強音來自會場之外。

對話第一天,大華府地區部分法輪功學員在會場外,和平表達訴求,要求中共停止迫害法輪功,公開審判迫害元凶江澤民。

華府法輪功學員張慧東:「我們的訴求就是在中國停止迫害法輪功,依法公開審判江澤民。目前,在世界範圍內,已有上萬名法輪功學員以及社會各階層在中國法庭和世界法庭起訴江澤民。我們在這裡,主要是為了公開聲援在中國的訴江大潮,依法公開審判迫害元凶江澤民。」

據明慧網報導,這週有超過13,109名中國大陸法輪功學員及家屬遞交控告江澤民的刑事控告狀。由於網路封鎖和信息傳輸的不便,實際數字還不止於此。

會場內,在人權議題上,美國國務卿克里重申,美國將繼續支持普世人權和自由,這些權利每個人都應該享有,而且對國家的穩定與繁榮至關重要。

克里還強調美中關係對於二十一世紀的重要性。

美國國務卿克里:「中美之間的關係,在當今世界上,如果不是最重要的,也肯定是最有影響力的關係之一。如果處理得當,我們希望能影響二十一世紀。」

美國總統歐巴馬24號在白宮會晤了參加對話的中方代表,對中共在「網際網路和海上行為」及人民幣匯率、技術和投資政策等方面表示關注,敦促中共當局採取實際步驟,緩和緊張氣氛。

這一輪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公開的對話內容包括:經濟合作、反恐、防止核擴散、氣候和能源等。而網路安全、南中國海問題、核政策、飛彈防衛等敏感話題,雙方閉門會商。

儘管雙方都呼籲避免對抗,但在網路及南中國海安全問題上,雙方各自看法不同,分歧並沒有縮小。

美中對話結束第二天,25號,美國發表了2014年度世界人權報告,其中談到中國的狀況,指出被中共當局視為敏感的個人和群體,依然沒有集會、信仰和旅行的自由。

採訪:林瀾/林樂予

撰稿:易聞

剪輯:明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