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中儲糧「以陳頂新」曝糧食危機

Facebook

【新唐人2015年04月22日訊】中共央視上週末報導,中儲糧東北地區糧倉「以陳頂新」,套取國家糧食補貼差價牟利。英國《金融時報》說,這是中共首次承認大量農儲糧可能嚴重受損,可能對全球商品價格具有嚴重影響。而評論人士指出,「以陳頂新」問題是中國糧食危機,和中儲糧腐敗的集中反映。

所謂的「以陳頂新」,就是有人從各地糧庫大批收購陳舊的糧食,冒充當年的新糧食,再出售給中儲糧的糧庫。

本來依照《中央儲備糧油輪換管理辦法》,糧庫中的儲備糧要實行輪換制度,稻谷存儲年限不能超過三年。糧庫按慣例,每年都要輪出庫中的部分陳糧,收進來的必須是農民當年收穫的新糧。

據了解,在遼寧、吉林等東北地區,「以陳頂新」的現像在圈內已經不是秘密了。

另一方面,新糧並不是沒有,例如在距離開原市慶雲堡中心糧庫不到兩公里的一個村莊,農民們大多把新收穫的糧食直接賣給了當地的米廠,或是糧販子,幾乎沒有人往糧庫送糧。因為賣糧食給糧庫都要靠關係,糧庫根本不收普通農民的糧。

那中儲糧的這些糧庫為甚麼放著新糧不收,要收舊糧呢?

糧商:「我這麼說你就明白了,人家因為啥進陳的,國家給他的價格假如說給1.3元/斤,他收著陳的花1.1元/斤收的,他收你新水稻得花1.3元/斤多呢,他能幹嗎?人家花1.1元/斤這裡面1噸賺多少錢呢啊,人不得這麼合計嘛。」

報導顯示,有些糧庫的負責人或是親屬,直接參與「以陳頂新」,套取補貼差價的交易。報導還說,這些行為使得糧食的質量很難保證。如果這是事實的話,中國所有人都將承擔代價。

不過,這並不是中儲糧第一次曝出腐敗和造假,時事評論員夏小強認為,中儲糧貪腐案頻發折射出中國糧食危機。大陸耕地面積大幅減少、土地重度污染,導致中國從傳統的農業大國逐步淪落為糧食進口大國。

時事評論員夏小強:「造成中國糧食危機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中共為追求GDP數據增長,大肆破壞環境,導致人均耕地減少、土地重金屬污染、沙漠化,這主要是中共體製造成。所以要解決中國的糧食危機,要從中共的體制著手。」

前年5月,中紀委第一巡視組對中儲糧進行巡視,中儲糧總公司河南公司原董事長李長軒因受賄等,被判處無期徒刑。中儲糧河南分公司系統110名「碩鼠」落馬。但蹊蹺的是,第一巡視組剛進駐幾天後,中儲糧所屬黑龍江林甸直屬庫突遭大火,官媒開始表示損失一億多人民幣,第二天改口說損失300萬。當時各界就質疑,中儲糧為了掩蓋虧空,人為縱火。

夏小強:「在關係到民眾基本生活與生死的糧食問題上,在中共的體制下,已經成為了一種政治博弈的工具和籌碼。在習近平反腐打虎觸及的領域,利益被觸及和貪腐黑幕將被曝光的一方,他們採取欺騙方式,甚至不惜採取製造重大事故,燒燬糧倉的方式對抗調查。在這個角度上可以看出,中共高層的政治博弈,已經體現和蔓延在中國社會的方方面面。」

日前,中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吉林長春出席會議時,公開稱東北三省的經濟數據讓他「很揪心」,並暗示地方當局對經濟改革的阻撓和束縛。

夏小強:「東北三省是江澤民集團的重要窩點。近年來,習近平對『吉林幫』以及遼寧等地的清洗力度不斷加大,發生在東北與經濟相關的新聞事件,都和這些呢密切相關。」

《北京商報》說,「以陳頂新」,不過是中儲糧「四害」問題的其中之一,其他老問題還包括「轉圈糧」、「抬價壓價」、「私設小金庫」等。

文章提到,一年前,中儲糧面對巡視組的意見反饋,表態要將「四害」等問題整改,作為重大政治任務。顯然,這任務沒有完成,要麼是態度有問題,要麼是能力有問題。

採訪/編輯/尚燕 後製/鍾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