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熊焱回應環球:該懺悔的不是我

Facebook

【新唐人2015年04月18日訊】前「六四」學生領袖熊焱,日前向中共最高當局發出公開信,希望能夠允許他回國探望處於彌留之際的母親。不料,中共官媒罕見對此發表評論文章,批評熊焱年輕時曾「為撕裂和創傷中國社會犯下罪行」,至今沒有「反思和懺悔」。輿論譴責當局:用政治捆綁親情,人性全無。熊焱本人則表示:自己沒有甚麼需要懺悔的,需要懺悔的,是下令屠殺學生的劊子手。

中共喉舌媒體《人民日報》旗下的《環球時報》,4月16號發表評論文章,題為《民運人士要求「回國盡孝」芻議》。這篇以「評論員單仁平」為署名的文章,開門見山的指責熊焱等流亡海外的民運人士不斷要求「回國盡孝」,意在「贏得西方輿論的同情」。文章認為熊焱的公開信:是在「吸引西方主流媒體關注,製造壓力,在把親情搞成迎合西方輿論興奮點的政治表演。」

對此,熊焱反駁,寫信給中共高層,只是自己在走投無路之下,無奈嚐試的一個辦法,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儘快回家見到自己病危的母親,根本沒有任何其他意圖。

前「六四」學生領袖熊焱:「其實我當時看到媽媽的情況,尤其看到她奄奄一息的照片,心裡真的很難過啊!我又聯想到我去年、前年都去申請簽證,沒有得到批准,所以我說致一封信,就自動的來到我大腦裡面。它是一個兒子探望母親的普世情懷,每個人都有在內心的一個情感,何況像類似我這種背景的人也很多,因此就牽動了社會的關心、媒體的關注和支持。」

《環球時報》還在評論中指出,「從吾爾開希到熊焱,他們曾經在年輕時為撕裂和創傷中國社會犯下罪行」,他們不僅拒絕「反思和懺悔」,而且現在繼續「站在中國政治體制的對立面」。他們「需要為自己今天的政治選擇負責」,不應該指望自己可以回國。「中國社會不會為他們的錯誤和代價埋單」。

熊焱對此表示,他不覺得有甚麼需要懺悔的,當年的「六四」事件,錯誤不在學生,應該為此「埋單」的,不是學生,而是下令屠殺學生的劊子手。

熊焱:「講到天安門,我是記憶猶新啊。因為我抬過屍體啊,我知道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啊!真要講起來的話,都是那個開槍、鎮壓殺了很多人,那件事情撕裂了中國社會,給社會帶來了創傷。學生怎麼個撕裂法呢?而且那件事情最主要的還是鄧小平(下令)開槍殺人的事情,是不是應該給『埋單』?」

此外,針對《環球》所指的「站在中國體制的對立面」,熊焱表示,自己的確反對一黨專政的政治制度,但這並不代表不熱愛自己的祖國,正是因為關心中國岌岌可危的生態環境和人權等狀況,才會對當局發出批評的聲音。

頗具諷刺性的是,在對熊焱和民運人士大肆抨擊後,《環球》忽然話鋒一轉,稱:「回鄉的路從來都不是堵死的 」,隨後以一位曾經在「六四」後發表過「辭國聲明」,但後來又發表「歸國聲明」的畫家(即畫家範曾)為例,暗示熊焱也需要這種「解鈴還須繫鈴人」的做法。

《六四天網》創辦人黃琦:「解鈴還須繫鈴人,這個問題應當是我們民眾問中共官方的語言。這個問題,已經過去20多年了,我們希望當局不要把此事和政治掛鉤,甚至要求熊焱作出『懺悔』之類的舉動。當然我們也希望包括官方在內的各方,能夠共同努力,通過理性和客氣的辦法,將此事局限在非政治範疇。避免事態繼續對立,儘快促成熊焱回國探望母親。」

湖南民運人士何家維認為,《環球時報》的評論文章,再次暴露出了中共當局綁架親情逼人就範的做法,這種罔顧基本人道的做法,其實是中共的本性使然。

熊焱最後表示,自古忠孝難兩全,儘管自己非常渴望回家看看彌留之際的母親,但也不會為此而寫下所謂「懺悔書」之類的違心言論。

採訪編輯/張天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