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情課:「烈火中的邱少雲」早就引起爭論

Facebook

1952年10月12日,邱少雲所在的部隊奉命潛伏在「391」高地下面的山坳,等待天黑開戰奪取敵人控制的這塊高地。但敵人突如其來的炮火卻點著了邱少雲的棉衣,為了不讓潛伏部隊暴露、造成重大損失,邱少雲「這個偉大的戰士,直到最後一息,也沒挪動一寸地方,沒發出一聲呻吟」。

這是小學課文《我的戰友邱少雲》中的描述。正是通過這篇課文,邱少雲的事迹才廣為人知。然而半個多世紀之後,邱少雲是否真的忍受了烈火的考驗,卻受到了一些質疑。最近,一則「軍校生向教授質疑,『火燒邱少雲』不符合生理學」的新聞,又一次讓烈士「躺槍」了。

被質疑——「不合邏輯」的邱少雲

其實,對邱少雲事迹的質疑也並非從近期開始。早在2008年鐵血社區歷史版塊就出現過《斗膽質疑一下邱少雲》的帖子,其中稱邱少雲的故事「蘊含著起碼的邏輯錯誤」,文中推斷邱少雲隨身攜帶彈藥,進而對彈藥爆炸未引起敵軍注意的問題提出質疑。

無獨有偶,在博客、貼吧、人人網獲得多次轉載的《邱少雲之死——謊言編織的英雄》一文中,也提到了相關內容。文中提到,湖北省安陸市鄉村教師廖忠明曾把《我的戰友邱少雲》課文情節失真的疑問向有關部門進行了反映。廖老師認為,「邱少雲英雄事迹」中至少有三處內容不符合軍事常識:

1、邱少雲在戰鬥前被燒死,他隨身攜帶的武器(如手榴彈、爆破筒等)在燃燒過程中為什麼不爆炸?武器是怎樣處理的,文中隻字未提。

2、邱少雲埋伏的地點距敵人只有60多米,能聽到敵人的講話聲,這讓人難免產生疑問。試想,烈火在邱少雲身上燃燒了半個多小時,他周圍的冬草也都燒光了,但居高臨下的敵人大白天為什麼不能發現目標?

3、文中資料表達模糊。一個「中午時分」就是幾個小時的誤差,整個潛伏部隊究竟多少人?在山坡的草叢中能潛伏一支多大的部隊?殲滅的「全部敵人」也不知道有多少。這些數字連老師都不知所云,何況是小學生?

相比之下,近期的質疑聲則在以往的基礎上「推陳出新」。據媒體描述,事件起於「清明節前,某些網路媒體用標題黨的方式炒作『軍校學生稱火燒邱少雲違背生理學』,用歷史虛無主義的方式否定軍隊英雄。」(有節選)

文章來源:一天一堂輿情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