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第一文物古村大多被拆 民眾微博喊停

Facebook

【新唐人2015年04月13日訊】(新唐人記者李楠綜合報導)河南省鄭州市上街區峽窩鎮有一個千年歷史的古村落—馬固村,有7處明清民國建築列為不可移動文物。日前被當地拆遷後,只剩下王氏家廟和馬固大廟兩處建築。當局不顧抗議強行拆遷,民眾微博呼救喊停。

近日,鄭州文物保護志願者彭保紅發出一條「十萬火急」的微博:「三朝樞密、大宋世家,千年古村、鄭州名村上街區峽窩鎮馬固村一片廢墟,列入河南省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名錄鄭州卷的7處不可移動文物,現在僅剩兩處,其中一處隨時有可能被拆掉,在全國重視文物保護的今天,上街區還如此對待文物?」

彭保紅提供的現場圖片顯示,直到如今,馬固村王氏祠堂的大門上還懸掛著「三朝樞密」的匾額。當地相關歷史文獻記載馬固王氏家族為:「三朝樞密院,九子進士宮」。

據法制晚報報導,11日下午,正在馬固村拆遷現場的彭保紅表示,經歷當地拆遷後,這個有「中原第一文物古村落」的著名村落,目前只剩下王氏家廟和馬固大廟兩處建築。其中,被拆的王德魁故居的建築材料則被其後人王白齡收集起來,以便未來重建。

王白齡愛人表示,去年4月份,當地村官和他們說必須要拆王德魁故居。在幾次抗議未果之後,他們選擇了自己花錢將故居拆遷,同時將木製品、瓦片等完整保管好,保存在隔壁一個村鎮的窯洞中。「我們希望有一天可以將故居重建。」王白齡愛人說。

峽窩鎮劉姓官員聲稱,當局在組織拆遷的時候不知道是文物,此話引民眾質疑。

據有關文獻記載:樞密使一職始置於唐後期、延續至宋朝的掌管國家軍隊的官職。唐朝時以宦官充任,五代時改由士人充任,後又逐漸被武臣所掌握,辦事機構也日益完善。為適應連年戰爭的局面,樞密使把軍政大權握於一己之手以便宜從事,樞密使的職掌範圍擴大到了極限,樞密使的地位迅速上升,「權侔於宰相」。部分現代學者認為:「樞密使的職能特點相當於現代國家的國防部部長一職」

據河南省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名錄顯示,馬固村共有7處文物名列其中,分別是馬固村王光林故居、馬固村王德魁故居、馬固村王氏宗祠、馬固村關帝廟、馬固村張連偉民居、馬固村教堂、馬固村王洪順民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