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5年04月11日訊】大陸一家昔日的餐飲連鎖公司中科雲網,現在成了中國境內首家公募債券本金違約公司。不過,這家公司公布債務違約的消息後,卻被認為是重大利好,股票一度狂漲。為甚麼會出現這種反常現象?這些違約的債務,最終又由誰來買單?請看專家分析。
4月6號,中科雲網(Cloud Live Technology Group Co.)發佈公告稱,因為存在2.41億元人民幣資金缺口,公司對於4月7號應該回售的「ST湘鄂債」本息,無法按時足額支付,構成實質違約,「ST湘鄂債」將繼續停牌。
中科雲網由此成為了中國國內第一單本金違約的公募債券。此前出現的違約公募債券--超日債,只是利息違約,最後通過當局協調,用國有資本接盤的方式得以解決。
中科雲網的前身是湘鄂情,是中國第一家在國內A股上市的民營餐飲企業,由於公司虧損,在去年進行轉型。對於「ST湘鄂債」的2.41億元資金缺口,中科雲網7號晚間公告表示,股票存在被實施退市警示的風險。同時,因為連續虧損,中科雲網也不可能通過上市公司融資渠道,解決資金缺口。
儘管發生了債務違約,中科雲網在7號復牌後卻強勢漲停,成交量達14億元,資金淨流入6503萬元。8號午間有一次大幅度拉升,最高漲幅超9%,兩天換手率合計超過50%。
有業內人士認為,債務違約漲停,是因為欠的錢終於不用還了,屬於非經常性損益,是重大利好。也有人說,漲停增加的市值都可以還債兩遍了。
《北京青年報》的文章稱,中科雲網債務違約股價狂漲,投資者對其熱情不減。文章還說,此前違約的超日和華銳,最後都獲得了剛性兌付,中科雲網也可能步其後塵,通過政府協調,國有資本接盤的方式,延續「不死鳥」的神話。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終身教授謝田:「國有資本接盤,就是把債務接過來,實際上是轉嫁到老百姓頭上。這條路是死路一條,這個做法還能做多久,我們肯定它不能永遠做下去,因為它越這樣做的話,那些人就越敢胡作非為了。」
中共當局對企業債務的剛性兌付,長期以來被外界所詬病。外界認為,為了維持金融市場的所謂穩定,持續債務的剛性兌付,使債券成了無風險資產,造成市場「劣幣驅逐良幣」的現狀。有專家稱「剛性兌付是中國企業需要慢慢消化的毒瘤」。
除了債務違約,中科雲網還有多起麻煩纏身,在嚐試多種轉型,最終進軍大數據後,公司經營並沒有好轉。去年公司的業績公告顯示,年度虧損超過5億。
而公司董事長又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去年10月滯留國外,目前還沒有回國意向。去年12月底以來,中科雲網有超過一半高管離職。
大陸投資顧問鄭先生:「中國的經濟不是市場經濟,中國的股市也不是一個正常的股市,它應該是一個黑幕市,這裡邊牽扯到黑箱決策和資本運作,普通大眾永遠無法知道的,這只是報出來一個,還有很多很多沒有報出來,用他們的話說,這是我們的特色。」
不過,當局目前還沒有正式宣佈,會對中科雲網的債務剛性兌付。
9號和10號,中科雲網股價持續回落。
國信證券香港副總裁謝開聰在微博上評論說,中科雲網的違約事件可能打破剛性魔咒,但能否改變「大鬧大解決,小鬧小解決,不鬧不解決」的善後慣例,還需要繼續觀望。
美國《華爾街日報》說,中科雲網債務違約,將考驗中共讓市場力量在經濟中發揮更大作用的意願。
採訪編輯/劉惠 後製/葛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