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斌:《穹頂之下》何以一夜爆紅?

Facebook

上星期六,柴靜拍大氣污染的記錄片《穹頂之下》在微信朋友圈都轉瘋了。據說,該片推出當天就在優酷獲得了600萬次播放量,24小時全網播放量近億。與此同時,各種點評也如潮水般洶湧隨之而來。如果我沒記錯的話,一部紀錄片一上映就這麼火爆,這種事許久以來已不曾有過了!

那麼《穹頂之下》何以能如此成功的一下抓引住國人的眼球?我以為關鍵是它擊中了「中國奇跡」的軟肋,這個軟肋不是別的,就是國人對於大氣污染的焦慮感危機感!

眾所周知,自從幾年前PM2.5開始進入國人的視線之後,短短幾年中大氣污染已成為家家戶戶談論的熱門話題,越來越嚴重的陰霾更是時不時的發作,影響波及到了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層面,以至於許多人近乎於談霾色變。

就拿柴靜本人來說,據她接受媒體採訪時所說,她之所以要拍這部紀錄片,是因為她是在2013年1月那場襲擊了25個省市的大陰霾中懷上女兒的,這個小生命還沒出生就患上了腫瘤。儘管我們不能因此斷定陰霾就是導致這腫瘤的罪魁禍首,但誰又能百分之百的否認兩者之間可能存在的因果關係呢?即使退一萬步說,陰霾跟這個小生命的腫瘤沒一毛錢關係,但到她出生之後,陰霾卻對她的生命健康構成了巨大的威脅。柴靜稱,正是在照顧女兒的過程中,她「對陰霾的感受變得越來越強烈,整個生活都被它影響了」。為此她把這稱之為「一個母親和陰霾之間的私人恩怨。」

其實,與陰霾有恩怨的又何止是柴靜一個人!全中國13億人,不管你是權貴還是草民,是男人還是女性,是老是幼,誰能保證自己就一定能逃脫陰霾的追殺,面對污染安然無恙?所謂焦慮感危機感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的必然產物。

《穹頂之下》最大的意義就在於它通過紀錄片這種形式第一次全面的立體的把大氣污染的嚴酷現實凸顯在了國人的面前。正如一位線民所說:「看得我睡不著。我們回不到從前了,回不到看到霧還能深吸一口氣的日子了,『藍天白雲』終於變成了考驗想像力的腦力活動,PS才能做出來的稀有風景。」

事實不正是如此嗎?當中國政府驕傲的宣佈中國已躍居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時,中華子孫卻悲催的失去了他們曾經擁有的藍天白雲。這樣的「中國奇跡」你覺得有價值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