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春晚落幕收視輿論「吐槽」漸成主流

Facebook

【新唐人2015年2月21日訊】(自由亞洲電台報導)中國央視2015年春節晚會已經落幕。儘管有以反腐為題材的節目首次亮相,但這場集政治宣傳、綜藝調侃的表演再次受到中國民眾的批評。有評論認為,觀眾「吐槽」現象已逐漸成為觀看央視春晚的主流,而當局借春節娛樂進行全民政治教育的模式也將退出歷史舞台。

中國央視2015年春節晚會在2月18日的中國農曆新年除夕夜向全球播出。

這場在2012年獲得吉尼斯世界紀錄確認為全球最多觀眾的中國節目,官方雖尚未公布觀眾統計結果,但預計央視稍早在美國紐約時代廣場刊登大屏幕廣告,以及通過「中國春晚」官方頻道在臉書(Facebook)、推特(Twitter)、谷歌社交(Google+)和視頻網站Youtube上的同步播出,使這台綜藝節目至少覆蓋了約7億觀眾。

「年年看春晚,年年吐槽」可以說是央視春晚衍生出的另一個中國特色。北京《新京報》等媒體的報道說,社交網路讓「吐槽文化」如魚得水,但同時也挽救了春晚:在段子手的帶領下,使得一大批年輕觀眾在除夕夜又回歸春晚。「無吐槽不春晚」「邊刷屏邊看春晚」「打開微博看春晚」等等,吐槽這種自下而上的特殊方式讓春晚得以延續。

海外中文政論刊物北京之春的主編胡平認為,央視春晚雖然在政治宣稱和鼓動民族主義方面的意味過濃,但數以億計觀眾仍然關注的原因,與中國春節的傳統民俗有關:

「大家春節在一起聚會,打開電視對很多人來說就成了不加思索的問題。這已成了習慣,不在於大家多麼喜歡看。很多人看春晚,其實就是抱著吐槽的目的來的。所以我們看到,一邊春晚還在進行著,一邊就罵聲連天了。因為這時的春晚成了公共話題,很多人發現這時候發聲,能引起最多人共鳴。」

香港東方報業旗下的「東網」日前披露,中共宣傳部門早在羊年春晚之前就下發內部通知,要求媒體加大宣傳,把春晚當成一次覆蓋全民的政治教育。

報道指出,中國1989年發生舉世矚目的六四事件後,當局為緩和氣氛,時任中共總書記江澤民和國務院總理李鵬在1990年的央視春節晚會進行到接近午夜時,突然在沒有預先通知的情況下「駕臨」直播現場,並發表新年賀詞。文章說,這雖是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首次,也是至今唯一一次現身春晚,但由此中國中央電視台的春節晚會卻成為一項極具國家儀式感的象徵性典禮,而全民喜慶狂歡的娛樂性也由此不復存在。

今年央視春晚的節目安排上,廣為輿論關注還有三個以反腐敗為題材的相聲、小品:《圈子》、《投其所好》和《這不是我的》公開登台亮相。

胡平認為,春晚反腐節目雖試圖揭示現實,但央視顯然也更「現實」地意識到雖要諷刺腐敗,但絕不能踩到當局的「紅線」:

「(央視春晚)顯然是想突出中共所謂的『正能量、主旋律』,也因此就搞得特別乏味。過去一年,習近平大張旗鼓地反腐,春晚這次也把這個問題搬上舞台。中共反腐本來就面臨一個極大的困難,因為盡人皆知腐敗是體製造成的。因此一方面歌頌反腐敗,但是稍不小心就變成了對體制的批判,(央視)又要小心踩到這個紅線。」

旅美中國作家余傑則指出,隨著公民意識和網路輿論的進步,當局借春晚洗腦政治宣傳的模式必將被時代淘汰:

「春晚仍然在中國社會中成為一個很重要的話題,就說明春晚直到今天仍然是中共黨國文化、洗腦宣傳和教育的一個很重要的招牌。前幾年有非常活躍的『農民工春晚』,但習近平上台這兩年民間春晚就受到更嚴格的打壓和限制。但是,集權制度的專制者是最缺乏幽默感的。所以在我看來,隨著中共在意識形態上的窮途末路,春晚這種統一的、官方打造的娛樂形式,也會在未來五到十年漸漸地淡出歷史舞台。」

2015年的中國央視春晚已喧囂落幕,看來它昔日那種叫好之聲一邊倒的「黃金時代」已經不復存在。但伴隨中華民族傳統的年夜大餐,央視春晚承載國人的嬉笑怒罵,卻已成為社會現實中的一種「新常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