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閣:韓劇《海神》的寬恕之道

Facebook

在中國歷史上,有位仁德寬厚的聖主明君——唐太宗李世民。史書載,一次唐太宗在九成宮宴請近臣。長孫無忌以魏徵曾擔任太子謀臣為由,提出他不能參加。唐王說:「魏徵往者實我所仇,但其盡心所事,有足嘉者。征每犯顏切諫,不許我為非,我所以重之。」太宗虛懷若谷,用人不疑,所以魏徵也盡心竭力,遇事匡王,盡臣子本分之忠。

這則簡短的故事,雖不能概括唐王的全部,卻能從側面印證太宗的寬恕,在巍巍的大唐留下了濃厚的一筆,福澤社稷黎民。一代帝王成就的千古美譽,不僅留給世人做王的境界和標準,也有寬恕之道的厚重,留下的蒼天古風。

幾乎在同一時期,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的朝鮮半島,也出現了一位在當時非常有影響力的人,他就是被稱為「海上貿易之王」新羅人——張保皋。在韓劇《海神》中也有精彩的橋段,詮釋了這位海上貿易第一人的寬恕之道。

因為海盜的襲擊,弓福(張保皋)從小就失去了父母,後被人當作奴隸販賣到唐國,經歷了無數的屈辱和生死難關,因此弓福期望有一天能剿殺海盜為父母報仇。薛大人賞識他「不會因為利益,喪失做人最基本的道義」,因此任命他為商團大官,決定教他生意之道。薛大人勸導他,要想對任何事都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就要首先忘記仇恨,才能造福民眾,成就大器。

多年以後,曾經參與襲擊清海鎮,造成弓福父親死亡的海盜閻長一行人,來到張保皋統領的清海鎮,請求弓福接納他們,張保皋答應了。隨張出生入死的鄭年極其的不理解,責怪張保皋對所有的人都很嚴格,卻對一個殺人無數的海盜如此的仁慈和寬容。

對此張保皋說,他只想給閻長一個從新可以再來的機會。因為他們遇到薛大人,才覺悟到要如何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但閻長沒有這樣的機會。從閻長無法判斷孰是孰非起,他就已經是一個海盜,他只會這樣的生活。建立清海鎮的目的,就是要給那些被逼上懸崖的人,一個重新再來的機會。

儘管海盜是造成他悲慘命運的罪魁禍首,此時已經放下個人恩怨的張保皋,願意相信閻長。儘管有時一想到悲慘的過去,就會使信念動搖,但他還是願意相信。既然相信,就要相信到底。因為在他的心目中,相信別人就如同相信自己。就算別人背叛自己,他的信念也不會改變。

紫薇夫人得知閻長進入清海鎮後,於是送給閻長一把短劍,挑唆閻長刺殺張保皋。在閻長猶豫之時,張保皋送給閻長開設綢緞莊的公文,告訴他現在就是這間店舖的新主人。因為他看到閻長在浦口作粗重的活兒,認為擁有做生意才能的閻長,作雜工實在可惜。並說,憑你的才華在一間綢緞莊當然不夠,等你得到百姓的信任後,他就會把與唐國的交易全部交給閻長負責。張保皋的寬恕,使閻長打消了行刺的念頭。

這部韓劇詮釋的寬恕,使人從中看到上蒼造化,何等絕妙。在賦予生命的同時,也賦予人一顆寬恕包容的心。劇中的張保皋,因寬恕,他把失落的絕望醞釀成閃動的希望,使厚厚冰封的仇恨之土,耕耘成良善厚重的隴行;也因寬恕,在稀釋別人的憂傷和屈辱時,也提升著人的精神,昇華的剛直和勇武。

寫到這兒,想起一個額外的花絮。日本的傳奇武士新羅三郎,13歲時在日本三井寺善神堂,舉行成人儀式,祈求以新羅明神為守護神。這個平生征戰平定清原叛軍的武士,晚年在新羅善神堂附近的金光院消發為僧,一心念佛。閒暇時喜好吹笙,據說吹笙時,連天上的鳥都會停下來聆聽,夜空中的烏雲也會悄然散開,露出皎潔的月光。這個征戰無數的武士,以唸經為陣亡的敵軍祈禱超脫,也以此方式寬恕自己征戰的宿命。

唐王的寬恕締下「貞觀之治」的千古盛名;張保皋的寬恕,成就了他的海洋貿易帝國;新羅三郎的寬恕,使其打開禁錮的征伐,找回心靈的自由和救贖。這些從歷史、從影視、從傳說中走出的寬恕,將黑暗堵塞的光明,在一個恰好的時機,從新綻放,回饋給等待已久的芸芸眾生。

文章來源:大紀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