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互動】安倍勝選 機會與挑戰同行

Facebook

【新唐人2014年12月18日訊】【熱點互動】(1250)安倍勝選 機會與挑戰同行:日本眾議院選舉結果日前揭曉,首相安倍晉三及其自民黨以絕對優勢獲勝。這被看成是民眾對「安倍經濟學」的肯定,也讓外界預測安倍在政治,經濟和外交方面將做的進一步改革。安倍為何提前解散眾議院進行選舉?此次選舉結果對日本今後的走向和中日關係會有何影響?

主持人:觀眾朋友好,歡迎您收看這一期的《熱點互動》直播節目。上個週日,日本眾議院選舉結果揭曉,首相安倍晉三和他的自民黨以絕對優勢獲勝。這被看做是民眾對安倍經濟學的肯定,也讓外界關注安倍下一步在經濟和外交方面的進一步改革。那麼這次選舉結果對日本今後的走向和中日關係有何影響?

今晚我們請來兩位在線上的嘉賓一起分析解讀,一位政論家曹長青先生,另外一位是日本政治評論家林建良先生,林先生也是電子報日本資深的總編,他是從日本和我們連線的。兩位好?

林建良、曹長青:大家好。

主持人:謝謝。節目一開始還是按照慣例,我們現在看新聞短片,看看週日的投票情況。

短片:當天出來投票的日本選民創下歷史新低,有分析家認為,一方面是由於惡劣天氣造成的影響,因為在週日投票日當天,日本多個地區都有大雪;此外,反對黨實在沒有競爭力,讓選舉缺乏激烈競逐的氣氛,也降低了部分選民投票的熱情。這次選舉被說成是對安倍經濟政策的一次公投。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我很欣慰我們能繼續與公明黨聯合執政,但同時這也是一個很大的責任。

根據日本選舉制度,日本眾議院選舉將決定未來四年日本由哪個政黨來執政,而按照慣例,日本執政黨的黨首也自動成為日本首相。因此,週日舉行的眾議院選舉實際上也成為日本的首相選舉。安倍此次獲勝,意味著選民們授權將再給安倍四年時間,讓他繼續推行艱難的改革,包括減少日本的巨額債務和調整農業部門等。

主持人:觀眾朋友,我們今天是熱線直播節目,歡迎您在節目中打電話發表您的觀點,或者向嘉賓提問。兩位嘉賓,剛才我們看到新聞中講到,安倍選舉他是提前解散了國會進行選舉,很多日本選民,他們並不了解安倍為什麼要這麼做,他們也覺得不會有任何變化,所以積極性不高。我想先問林建良先生,您認為安倍為什麼要提前解散國會來進行這個選舉?

林建良:我覺得安倍提前解散國會主要有四點原因。第一點,他在4月提高消費稅以後,它的經濟是往下走的。可是他的黨內有很多勢力,比如說幹事長谷恒,或者裡面政調協會的會長野中,他們都主張按照原定計畫,在明年的10月提高消費稅到10%。但是安倍的智囊一個叫本田,一個叫濱田,他們堅決反對。所以說這個反對勢力,他如果沒有辦法把它壓下去的話,他的經濟政策很可能導致經濟會下跌。

第二個障礙,他的政治日程的關係,因為明年4月要地方選舉,後年要選參議院選舉,在這許多政治日程裡面其實他可以決定解散的機會很少。

第三個決定的原因,主要因為是他第二次內閣改組以後,他的經濟大臣跟他的法務大臣發生了一些事情,而且再三的有一些醜聞出現。所以安倍的支持率在這第二次改組以後,他急遽的下降,而且下降到50%以下,這是安倍在第二次上台以後第一次降到50%以下,所以他有相當的危機感。第四點,在野黨他們還沒有準備好。

所以這次解散其實是一件很突然的,他參加(APEC)會議以後,他在國內先放出消息,那他一回到日本以後就決定要解散。所以這點對野黨來講他們衝擊很大,等於他們還沒有準備好就開始上戰場,所以由於這四點的原因造成他決定解散。

主持人:外界也分析說這是安倍政治舉措,那麼這次選舉的結果讓安倍很欣慰,可以說他的執政黨和執政聯盟獲得了絕對的優勝。我想問一下曹長青先生,您對這次選舉的結果有什樣的觀察和評論?

曹長青:就像剛才林先生說的,他說了四點,為什麼要提前選舉。其實這四點都是有政治上的考量,政治上的計算。政治上計算主要為什麼?為了統一黨內的聲音,為了減少改革的阻力。

那這次選舉是在兩年前選舉後的第二次,日本在兩年之內進行了兩次大選,兩次大選安倍所屬的右翼聯盟都獲得了超過2/3的國會多數。這說明日本人對安倍的經濟政策還是支持的,還是希望安倍所屬的自民黨的右翼聯盟,能夠推動改革,改變日本經濟。

那這次日本大選的結果,世界媒體廣泛報導,一般認為這可以給日本第三次重大改革,重大變革提供一個機會。因為日本這個國家,大家都知道,在140多年前有明治維新,日本成為強國,走向工業化、現代化。

日本二戰被打敗了,在美國軍隊佔領之下實行民主改造,成為民主的國家,成為經濟強國。過去這一年日本經濟一直不振、經濟持續發展不好,那現在安倍兩次大選人民都給他權力了,而且國會佔2/3了,那安倍有沒有決心帶領日本,能夠全面經濟改革,使日本重新振作成為世界強國。所以外界認為如果安倍進行改革,可能是日本歷史以來第三次重大變革的開始。

主持人:我知道外界對安倍的改革有很多期待,那麼安倍自己也把這次選舉結果說成是對安倍經濟學的肯定。但是這次出來選舉的人並不多,比半數剛剛超過一點,所以也有外界認為說,其實民眾對安倍政策經濟的效果並不是那麼滿意。我想問一下林先生,您認為所謂的安倍經濟學迄今為止是否奏效?

林建良:我覺得安倍經濟學,它的第一支箭的金融緩和政策,跟第二支箭的財政促動,也就是重大的公共建設的財政制度是相當成功的,因為這兩個政策都處於短期之內就可以看到結果。

但是他的第三支箭,也就是他所謂的「成長戰略」,因為成長戰略必須是一個長期,而且必須打破相當多現有構造上的規制,以前的舊例、慣例他都必須打破的,那要打破這些規制的話,他必須得罪很多既得利益者。

第三支箭原來就是一個長程的計劃,所以當兩年之間,他已經能夠達到第一支箭跟第二支箭,讓整個日本的氣氛,它的股票上升,大企業開始有盈餘,對外投資輸出的部分有相當的成長。但是問題是,這些東西沒有讓地方感受得到,尤其4月的消費稅增加以後,他們的薪水並沒有上升。所以一般而言,日本人對安倍經濟學的前二支箭是肯定的,但是第三支箭是沒有肯定的。

主持人:那您所謂的第三支箭也就是結構改革方面,能不能稍微跟我們舉一些例子是什麼樣的結構改革?簡單的說一下。

林建良:我想安倍的結構改革,基本上它可以分為六點。第一點是僱用的改革。因為日本的僱用,他們是非常保護僱用者的,因為過份保護僱用者,造成企業方面用人很不容易,這點他必須要改革。

第二是它勞動時間的限制。在日本對勞動時間的限制相當嚴格,所以他必須把時間的限制改成成果的限制。

第三是醫療的改革。你知道日本的醫師會在日本的權力是相當大的,而且對政治的影響力也相當大,可是它沒辦法容許醫療有自由診療的部分,沒有辦法容許自由診療的話,醫學不容易創新,也不容易造成一個新的就業機會。

第四是電力系統的改革。因為日本核能電廠本來佔30%,現在完全都停止。他必須讓現有的核能電廠這些東西,能夠有新加入者,能夠活絡他們的電力系統。

第五個是國家的戰略特區的改革。這個戰略特區,這等於是劃分一個自由區,在這個自由區裡面把各種限制下降,然後讓醫療方面也好、一些新興的科學方面也好,這個是他必須做的事情,而且他也提出來要做。

最後一個改革就是農業的改革,日本的農業,他們叫農協,農協就是我們所謂的農會,農會在日本的農業裡面佔了很大的力量,可是這妨害了日本農業的先進化,讓它的農業一直停留在很保守的情況下,而且這部分是很難切入的,過去幾十年自民黨都不敢動這個部分。安倍在選舉之後,他已經兩次提到說農會改革是他一定要做的部分,我想這是個非常有勇氣的發言。

主持人:對,您提到這六點都是很大的改革。那我們下面想問一下曹長青先生,這些結構改革被稱為「安倍經濟學的第三支箭」,但是不少人質疑,在這方面安倍有沒有足夠的魄力和決心去推行,您怎麼看?

曹長青:我覺得他是有魄力和決心的。剛才林先生談到三支箭,因為安倍本身也是射箭好手,所以把他的政策稱為「三支箭」,其實是三大政策。第一是寬鬆貨幣,就是把日元貶值,你的國家貨幣貶值了,出口在增加,因為你的價格降下來了。日圓從去年對美元的比價是降低了21%,日圓貶值,那對日本的出口造成很好的結果。所以日本去年、2013年的經濟增長率是1.6%,當然1.6%好像不高,可是你跟歐洲國家比,歐洲國家1%就不錯了。所以跟日本以前比,1.6%是個非常正向的發展。

第二,安倍用財政刺激經濟,這個是比較容易做到的,因為國家拿錢去刺激好做。

第三就是剛才林先生提到的,結構性改革。這個結構性改革很不容易,我的理解主要第一個你要減稅。

今天任何一個西方國家經濟發展……什麼叫資本主義?什麼叫市場經濟?就是大幅度的減稅,降低稅收,使企業有錢、人民有錢。現在日本的企業稅是35%以上,安倍總理把它削減到30%以下,30%以下的話對日本經濟很好了。因為美國是全球企業稅最高的,美國最高,日本第二高,如果削減到30%以下的話,對日本經濟發展很有好處。

但是如果削減到30%了也不是最低,你像亞洲南韓的經濟很好,南韓的企業稅是24%,新加坡更低,17%。所以日本只有降低企業稅才能使企業有錢,擴大生產、降低失業、增加就業率。第二個就是剛才林先生談的農業的改革、能源的改革、教育的改革,這些領域都需要大刀闊斧改革,尤其是農業。

因為日本農民跟美國一樣,很多也受到政府的補助等等,很多農民不幹活受政府的補助,所以日本農業很落後,這方面有很多弊端的。但是安倍敢不敢改革?因為日本的農民多數都是自民黨的票源,是自民黨的,你動了自己票倉的話,這要不要考慮?另外像日本的能源,日本發生核電站危機,很大城市的地方政府、東京壟斷了電力、能源、核電站等等,這能不能私有化?

今天我們看到英國、美國被稱為兩大民主國家,原來經濟比較好,英國撒切爾夫人大刀闊斧改革,把國營化變成私有化,把官僚主義無效率變成有效率,英國發展了。美國在里根總統8年執政上,也是走這條私有化的道路、市場化道路,真正的資本主義,美國經濟發展了。現在安倍也要走這條道路,現在能不能成功,關鍵看安倍有沒有魄力。另外,也要給安倍時間。撒切爾用了11年,里根執政8年,現在日本才2年,要給他時間。

另外還有一條,剛才林先生談到的問題,就是安倍能解決降低稅收,把電站私有化,這個比較容易做到。最根本的後邊有個改變日本文化的問題。日本的企業化都很難把員工解雇,很難有流動性的失業隊伍,這些背後都是文化的問題,改變日本的長年積累的文化,是個長期的問題,所以不是很容易做到的。

主持人:林先生您對曹長青先生剛才說的話,有什麼補充嗎?

林建良:曹長青先生他所講的話非常切中地方的重點。我是覺得這個改革的問題,有一個相當重要的原因,是在2007年以後,日本的首相都是一年換一次,所以說沒有辦法做長期的計畫。但是這一次的安倍的政權,再次選舉之後,他幾乎可以保證他至少做到2018年。所以這等於是2007年他出來以後,第一次能夠做一個真正長期性的計畫,超過4年、5年以上的計畫。

我想,每一個政權上來,他都會提一個計畫,但是每一個政權都是一年就被換下來,他這個計畫就不可能實施。我們說小泉,小泉說長期,其實他也做了5年而已,也不是很長。但是真正的整個國家的未來計畫,必須是規劃10年、20年、甚至百年的計畫。至少你這個政權要能維持5年,5年以上的政權,你才可能去完成這樣的計畫。

我相信這一次的勝選,至少提供了安倍這樣一個機會,讓他可以對日本做長期的規劃。像曹長青先生剛剛所講的,我相信他很可能是日本明治維新跟戰後跟後來的最大的一個變革的機會。

主持人:好的,謝謝林先生。

曹長青:從剛剛林先生所講的一條,也看出了日本的制度設計上有問題,內閣制。你看如果像美國的話,美國總統怎麼可以說解散國會、提前大選,不可能的。美國是總統制,做4年,除非是總統犯法了、彈劾了,不然就是執政4年,之後再選,選贏了的話又是4年,所以一屆總統可以做兩屆,8年。

日本就可以提前大選,像印度或者像義大利(又譯:意大利)都可以不斷的換馬燈似的,義大利戰後64年,有63個總理。日本的總理,大家簡直都記不住名字,連我都記不住日本總理的名字,你剛記住,明天就換了,今天橋本呀、明天田中呀,後天又是菅直人,所以這個制度的改革很重要。

我特別想強調一下,現在像台灣,當然這又是另外的話題了。台灣現在正在辯論,到底總統制還是內閣制?其實從日本也可看出一個教訓,必須跟從美國的總統制才能減少小黨的分贓、交易,提前大選啊、政治算計啊,更加能夠對國家人民有利,而不是對政黨有利。

主持人:這方面的討論,我們今天沒有時間進行,我想可能也有它的歷史原因,但是我們以後有機會可以討論一下內閣制和總統制的優劣。下面我想問一下有關外交方面的問題,但是問之前我們先接兩位觀眾的電話,我們請觀眾很簡短的發表一下觀點。第一位是新澤西的高先生,高先生您好。

新澤西高先生:安倍參加了日本本屆選舉,為什麼在APEC提出來要選舉?就是安倍準確的把握了國際形勢,兩位嘉賓都沒有從這方面來談,那就是中國的強大、南海的爭端和全世界需要安倍有個強大的國防,導致安倍突然宣布選舉。第二個,兩位嘉賓所談的不知道什麼叫「民主國家」,我告訴你,義大利和日本是最標準的民主國家。記不住總統記住人民就行了。而這些總統當10年、8年的,並不是真正的民主國家。這第二點。

第三點,第三個經濟政策,我天天在紐約參加政策的討論,資源的走低與原油的走低,對日本無疑是最好的消息,這第一點。第二點,GDP的參加讓日本的農業,你要知道一個島國,農業如果被美國卡占了,沒有糧食和肉進去的時候,這個國家就死掉了,等於今天對中國一樣,只需要把肉和能源不給中國,中國就徹底死掉。好,謝謝。

主持人:謝謝高先生,高先生看來是比較了解日本的情況。那麼下一位紐約王先生,請簡短發言之後,我們要跟兩位嘉賓探討一下日本在外交方面的情況。

紐約王先生:安倍一當選,就是中國共產黨的失敗。在選舉以前共產黨大肆宣傳,宣傳日本這個不好、那個不好,又是經濟不好、又是軍事要跟中國打,中國現在強大了,日本就是威脅了。共產黨老是搞這一套,它威脅中國人民,中國人民怕共產黨。那麼你威脅日本人民,日本人民不怕,討厭你共產黨,就希望安倍起來,跟你中共對抗、跟你中共打一仗。

主持人:好,謝謝王先生,謝謝您的參與。下面我想問一下,因為剛才兩位都提到了跟中共的關係,我想先問一下曹長青先生,這次安倍當選之後,他提到除了經濟之外,他還要提升日本的外交地位,有一些人擔心他會提民族主義政策比如修改《憲法》、加強自衛隊。您對此如何看?

曹長青:我覺得日本要把自衛隊提高到國防軍是正確的選擇。因為日本現在已經不是軍國主義國家;是民主國家。二戰已經結束馬上70年了,像當年德國的納粹; 德國民主了,德國軍隊也變成國防軍了,日本為什麼不可以呢?日本變成了國防軍以後,只能對亞洲的安全有幫助,對於制約中共在南中國海的擴張,包括將來可能武力犯台、日本協助美國都有幫助,所以是民主的力量的一部分、和平力量的一部分。

而且日本修改《憲法》也不是很容易,首先國會需要三分之二通過,然後交付全體國民公投超過半數才能通過,這是不容易的事情。日本恰恰修改《憲法》整個走的 程序是民主的程序、尊重民意的程序。現在中共媒體不是大作文章?把安倍這場選舉都誇張、抹黑成日本要走軍國主義。我覺得這完全是不顧事實,不是事實。

主持人:但是我想一些民眾會擔心,因為安倍去年參拜過靖國神社,現在他又要修改《憲法》,難免有一些中國人會有疑慮,認為他對歷史或對戰爭是否有足夠的反省?您能否稍微簡短評論?

曹長青:當然,「反省」的問題,像小泉(純一郎)首相對於這一點、對中共相當有批評,2007年的時候小泉發表講話,他說,2007年我們日本領導人就道歉了21次,中共的媒體不報導啊!包括日本向中國提供無息貸款,非常龐大的數字,中共當局不報導啊!只是煽動反日情緒。

包括「靖國神社」是很複雜的問題,因為日本和中國的文化、宗教背景不一樣,日本人把它作為一個文化、宗教的問題,人死了就死了,「人」和「罪」是兩回事,日本人追究罪名但不追究人本身。

所以朝拜靖國神社是和日本文化有關係;另外當然也有政治關係,日本領導人有時候朝拜是為了選票。日本老百姓多數支持首相參拜靖國神社,而靖國神社也不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建立的,在明治維新時期就建立了,距今將近150年了,包括日本天皇只對靖國神社鞠躬。它是這樣一個歷史、文化、宗教的背景。

當然,中共領導人拿靖國神社作文章,包括中國人受宣傳的影響,一談到「靖國神社」就叫它作「軍國主義」,不了解日本的文化背景和政治背景。所以有時候中、日兩國的領導人都拿靖國神社作政治上的計算、政治上的活動。

我覺得靖國神社這個事情被政治化、被誇張化了,其實在中、日關係中占的比重很小,中、日兩國應該注重發展經濟合作,共同面向未來,而不是追究過去歷史的靖國神社問題。那裡面250萬戰死的士兵和家屬、14名甲級戰犯沒有骨灰、沒有屍骨,連靈位都沒有,只是名冊而已。所以這個事我覺得是被誇大了,尤其中共官方媒體作文章給老百姓洗腦了。

主持人:林先生,您怎麼看待這次選舉的結果對中、日關係的影響?

林建良:其實外交是內政的延長,只要是在內政方面能得到很強烈的支持,他比較容易展開他的外交政策。可是,問題是日本對中國的外交,從來就不是日本一個國家決定的,因為日本對中國的外交很大一部分是需要跟美國協調,而且日本外交的主軸基本上是對美外交。

事實上安倍的外交政策有兩個主要戰略,一是「鑽石戰略」,這是他在兩年前就已經提出來的。「鑽石戰略」是以夏威夷、日本、印度跟澳大利亞形成一個鑽石形的安保戰略中心,來對抗中國要封鎖印度的「珍珠鏈」戰略。

安倍的第二個戰略叫做「地球儀外交」。什麼是「地球儀外交」?只要是地球上每一個民主、自由、價值觀相同的國家,他都與之加強關係。這一點,他在兩年當中訪問了五十幾個國家。我相信他這些都會強化。而對於中國,我相信他在短期之間會採取比較低調的態勢。

但問題是在APEC會談之後,中國所採取的例如將飛機飛到日本領空宮古島附近;發言日本的領空權是輸給中國的,已經沒有辦法管制釣魚島了。這些都是很挑釁的話。但是日本面對中國的挑釁,基本上姿勢是很低的。

日本對中國低姿勢的態度、不挑釁的態度;另一方面跟美國加強在安全保障上的關係,尤其是跟奧巴馬以後可能的政黨加強對話,我相信這是安倍會做的。之所以他 現在做得有一些不夠,是因為奧巴馬對日本的態度非常冷淡、非常消極,這些都造成日本和中國的外交沒有辦法進行得很好,美國的態度也是相當重要的原因。

主持人:我們現在接聽一位休士頓錢先生的電話,錢先生您好。

休士頓錢先生:我對曹先生以前還是滿佩服的,以前他的一些觀點、對共產黨的一些分析尤其是老毛統治之下的時候還是很精闢、很正確的,但是今天他的觀點對日本的觀點我是一點都不同意。

德國跟日本不能相提並論。為什麼不能相提並論?德國人深刻反思了他們在二戰當中所犯的罪行、所犯的錯誤,德國總理是反納粹的,她敢於代表德國人民下跪。日本作了些什麼反省?他們沒任何反省。

主持人:謝謝錢先生,您的意思我們基本明白了,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今天沒辦法再繼續討論。非常感謝兩位嘉賓的精闢分析,也感謝觀眾朋友的觀看和參與,我們下次節目再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