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墓碑的老奶奶與遺骨橫陳的忠烈祠,終於明白了蔣介石那句話的含義!

Facebook

【新唐人2014年12月7日訊】今天看到一則報道,大陸侗族一位65歲的老人吳東梅在自己家中擺了一塊墓碑,這個墓碑的主人並不是她的親人或朋友,而是一位美國士兵的。她守著這塊墓碑已經35年了。

吳東梅說:「35年前,丈夫從村裡的生產隊把墓碑買回來,我們就一直放在這間屋子裡。10多年前,有外地的老闆出錢想把它買走,我們沒同意,還是想自己珍藏。」

這塊墓碑的中間用中文寫著「畢德森先生之墓」,上方用英文寫著畢德森的名字以及所在部隊,下方為出生、遇難日期。

當地保存的資料顯示,1944年6月16日,美國一架大型商務運輸飛機途中墜落在仁吉村,隨機的3名人員,1人遇難,2人受傷。遇難者為美國海軍預備役部隊戰士畢德森,來中國的目的是幫助中國人民抗擊日本侵略者。事發時,飛機正運送戰爭物資從湖南長沙飛往重慶。遇難后沒多久,畢德森的骨骸就被運回了美國。

吳東梅說:「以前聽老人們說,飛機從村前飛過,出事的時候,聲音很大,很多村民都去看,飛機的機翼斷了一邊。村民們都說飛機上受傷的人很白,很高大,那時候我外公還用自家的棉被去包住其中受傷最嚴重的那個士兵,也就是墓碑上寫的這個人。遇難士兵是我們村民自己安葬的,墓碑是之後縣裡專門派人來立的。」吳東梅說,這些都是上一輩的事情,故事都是從老人那聽說的。

吳東梅說,70年代的時候,村裡的生產隊把墓碑用來墊倉庫,丈夫覺得應該敬重逝者,便花錢從生產隊買回來保存在家裡。

「當時家裡靠養豬、養牛賣錢維持生計,那會豬肉3塊錢一斤,丈夫花了10塊錢把墓碑買回來。丈夫去年去世前一再囑咐,要保存好墓碑。」

吳東梅說,墓碑本身也不值什麼錢,之所以一直放在自己的房子里,就是想紀念死者。保存對過去的見證,記住那些過去幫助過我們的人。這塊墓碑,自己會一直保存,留作紀念。

看到這個報道,想起了另一則有關飛虎隊忠烈祠的報道。

2013年8月,大陸媒體報導稱,蜚聲海內外的「飛虎公墓」竟是一片雜樹叢生的亂葬崗。500餘烈士墳塚被掘、棺木被毀、遺骨橫陳,這座早在2007年被發現、2008年立碑的公墓遺址,6年後,依然殘敗不堪。

記者在現場看到,在茂密的樹林間,依次排開的數百個墓穴早已被掘開,遍地丟棄成堆的被劈毀的棺木上佈滿青苔,有些還能看出被火燒的痕跡。在幾個被「開棺」的墓穴裡,雜亂的落葉中依稀可見散落的白骨。而在49年以前,這裡有祠堂,供著牌位,大門上還有蔣中正寫的「忠烈祠」幾個字。

昆明都市報報導稱,經過歷次運動,飛虎公墓不僅遷離原址,且屢遭毀壞。1958年,中共搞「大躍進」,生產隊要修水庫,石料不夠,飛虎隊的幾百塊青石闆墓碑都被拿去墊水庫了。

飛虎隊是由美國退休飛官上尉陳納德受蔣介石所託,由美國飛行員組成的美國志願航空隊,立下赫赫戰功。可在今天的中國,飛虎隊英雄們卻死無葬身之地!

中國人一向注重情義,特別對於恩人,有「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古訓。那位守著墓碑30多年的侗族老人正體現了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忠義之道。再看到中共對抗日英雄的墓地、紀念碑毫不尊重,甚至破壞時,真的明白了為甚麼蔣介石說:中國共產黨不是中國的產物,乃是蘇俄帝國的螟蛉。

(責編:小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