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4年12月4日訊】作者老愚曾寫出「《新華字典》解不了我的鄉愁」等數篇研究報告,因為猛然戳穿中共黨文化強制洗腦的把戲,贏得廣泛好評。近日,他再發表「再說《新華字典》對文化傳統的閹割」一文指出,若只用《新華字典》使用者絕對無法得到真義。
《新華字典》是中共建竊國後,首部以白話釋義、用白話舉例的字典,也是中國大陸迄今最具影響力的一部小型漢語字典。
根據大陸官方統計,《新華字典》已印行4億多冊,是目前世界上發行量最大的工具書。
作者「老愚」早前就曾發表文章,對光緒年間的《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和1949年之後中共竊政後,編撰的《新華字典》做了一個對比研究,赫然發現,原來《新華字典》在對中國文字解釋說明的過程中,將內涵深厚的中華文化閹割成了死知識,徹底切斷了中華文化的源頭,同時也阻斷了世界文明的傳輸。
12月4日,作者「老愚」在《紐約時報》,刊發「再說《新華字典》對文化傳統的閹割」一文中指出,當我拿到台灣三民書局出版的《學典》後,再對比《新華字典》和《現代漢語詞典》,內心就更悲哀了。
寶島台灣承繼了《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的精神氣質,接續中華文化傳統,吸納西方文明成果,氣度不凡,胸懷坦蕩,處處可見其對人類文明的敬畏之心。
一冊在手,新世界徐徐展開,令人有美不勝收之嘆。經由該字典導引,孩子必將養成健全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既為中華文化之子,亦是世界文明傳人。
文章稱,中共編篡的《新華字典》和《現代漢語詞典》,把漢語強行分成古代和現代二部分,肢解了漢字的生命。再將豐富多彩的人事從字義里抽離出去,植入僵硬、乏味的共產主義概念,留下的便只是一具具乾枯的屍體:無人文信息、無人性關懷、無普世價值觀。
任何一個想要認字的讀者,必須同時購買總價接近二百元的三部工具書,才約略知曉一些傳統文化的常識。
兩地字典對中華文化的態度懸殊
大陸字典著力于表面字義闡釋,它隱匿、遮蔽每一個漢字所蘊含的文化內涵,提供給讀者的是一個殘缺不全的知識超市。被精準、犀利的手術刀閹割之後,中國傳統文化只剩下一些枯燥的碎片。使用這樣的工具書,讀者幾乎不可能完成文化拼圖,于腦海里構建一個完整、深邃、迷人的世界,更無法對其產生認同感和歸屬感。
文章認為,儘管屢經修改,大陸編者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態度,依舊是冷眼相看,彷彿是介紹一位過氣的女明星。
只要看看對「經」字的介紹,便可窺一斑而知全豹。《新華字典》釋義為:尊為典範的著作或宗教的典籍,舉例有「經典、佛經、聖經、古蘭經」,無一儒家經典。
台灣《學典》對「經」的釋義共有九個義項,第四為「可作典範的著作」,舉例為「五經」。其片語有五十五個,與傳統文化相關的有「經史、經典、經訓、經書、經部、經師、經義、經傳、經學、經綸、經籍、經籍志、經師易得人師難求」等十三個。
「經」字的要害是「通常指儒家經典」,《新華字典》刻意迴避這一點,以籠統的「經典」一詞帶過。若只用該字典,使用者絕對無法得到真義。
文章表示,《新華字典》涉及到的中華文化名物屈指可數,678頁的容量,僅出現了孔子、孟子、墨子幾個人的名字,對其介紹可謂惜墨如金。
再比如,《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古代漢語詞典》在「孫」字下均無孫武與《孫子兵法》……等等。出現在《新華字典》里的中國古代文化人物,可用寥若晨星來形容。
而台灣《學典》則提供了一個琳琅滿目的古代文化世界,在孔孟老莊墨屈之外,有韓非子、列子、管子、孫武、孫臏、鄭玄等一大批思想家,有成湯、共工、介子推、伊尹、秦始皇各類人物,還有風、雅、頌、《尚書》、四德、五常、六經、《史記》等成體系的傳統文化展示。
再看《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等大陸辭書,它們以真理神君臨萬物,以一己之意臆斷約定俗成之字義,刻意屏蔽、排斥中國傳統文化多元、博大的思想,故意少收或不收傳統文化的基本詞語,製造了可怕的文化斷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