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4年10月12日訊】新聞週刊(444)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當選者正一一出爐。而和平獎的278名候選人中不乏聯合國秘書長、教皇、斯諾登這樣國際媒體風向標式的人物。然而這一桂冠,卻落到了一個仍處在花季年齡的巴基斯坦少女身上。她會多種語言,她熱衷於和平和女子受教育的權利,她從塔利班的子彈下死裏逃生,她因爲她的勇氣和呼聲一次又一次站在國際舞臺上,她就是十七嵗的巴基斯坦少女,馬拉拉。讓我們走近她的遭遇,聆聽是甚麽樣的訴求,讓她有了這般傳奇的經歷。
巴基斯坦西北邊境的旅遊勝地斯瓦特縣,山清水秀,風光旖旎,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曾造訪這裡,並稱這裡為「東方瑞士」。這裡就是馬拉拉的故鄉和她生長的地方。她的姓氏章顯著遜尼派穆斯林家族普甚圖部落聯盟的顯赫。她的名字來源於一個著名的普甚圖詩人和女戰士。她的人生竟也和她名字的來源一樣,從文人的風骨中,涅槃出戰士的鋒芒。
馬拉拉的父親是一位詩人,也是當地連鎖公共學校的校長,更是馬拉拉的老師。馬拉拉最開始的心願是成爲一個醫生,父親卻希望她成爲一個政治傢。然而無論是哪種夢想,在塔利班控制下的巴基斯坦似乎都很難實現。
塔利班對於其控制下的地區實行著嚴格的穆斯林教義下的統治。8嵗以上的女孩被剝奪了受教育的權利,婦女必須懞上面紗並且在有血親的男子陪同下才能上街等等。一旦違反就會遭到懲罰。逐漸被塔利班所控制的巴基斯坦,也沿襲了這些規定。馬拉拉被剝奪了受教育的權利。
從11嵗起,馬拉拉的日記就出現在BBC烏爾都語部的部落格上。在那裏,她匿名表達了她對上學、以及所有巴基斯坦女孩都有機會受教育的渴望。
BBC的記者找到馬拉拉的父親希望能通過一個女孩的部落格,透視塔利班統治下的巴基斯坦教育狀況,這份工作本來可以由馬拉拉父親學校的任何一個女生來完成,可是沒有人敢冒著對抗塔利班的風險來記錄她們的夢想,除了馬拉拉。
從此以後,她的名字開始在國際媒體中出現。她也因此漸漸成爲塔利班死亡威脅的目標。2012年10月9日,在她參加完考試後坐巴士回家時,被一位塔利班男子用槍擊中頭部和肩部。兩位同學也同時受傷。她在巴基斯坦接受治療後,又被轉到英國伯明翰進行進一步手術。2013年初,她從死亡綫上掙扎回來。
她將自己遭遇槍擊之後從昏迷中醒來的迷茫和恐懼,以及生還後的生活和學習狀況寫入她的自傳《我是馬拉拉》一書中。
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Malala YOUSAFZAI:「我的生活沒有任何改變,死去的是懦弱、恐懼與無助。隨之誕生了堅定、力量與勇氣。」
馬拉拉奇蹟般生還的遭遇和勇敢無畏的精神,給了她與伊麗莎白女王,歐巴馬總統見面的機會。
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Malala YOUSAFZAI:「我非常榮幸能來到這裡,我想把這本書送給您。」
2013年7月12日,她應邀來到聯合國發表演講。
聯合國全球教育特使GORDON BROWN:「讓我首先代表所有人說一句,馬拉拉,祝你16歲生日快樂!」
聯合國將這一天命名為馬拉拉日。
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Malala YOUSAFZAI:「馬拉拉日不是我的日子,今天是那些為自己的權益發出聲音的所有婦女、男孩、女孩的日子。」
2013年底,她獲得了歐洲議會最高人權獎 —— 薩哈儸伕獎。
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Malala YOUSAFZAI:「讓我們改變我們對「強大」一詞的認知,一個國家是否強大,不應該以它的士兵和海軍人數來衡量,而是應該看哪個國家教育普及度最高,哪個國家有更多受教育的人,哪些國家給他們的人民提供了最基本的權利。」
馬拉拉現在的理想是從政,在巴基斯坦實行全民義務教育,讓男孩女孩都能上學。她是史上最年輕的諾獎獲得者。
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Malala YOUSAFZAI:「我獲得了更多的力量和勇氣,因為諾貝爾獎不僅是一個獎牌,一個戴在脖子上或者掛在房間裡德的獎牌,這是對我繼續前行的鼓勵。」
17嵗的她還有很多的機會實現她未竟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