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醒:現代教育孩子為何這麼難?

Facebook

現在的人,為人父母的可能都有一個感受,就是現在的孩子不好帶。我們比較一下就會發現,在言行、思想與問題的處理上,現在的孩子和過去的孩子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甚至是完全不同,舉個例子說:

8、9歲的孩子們和1、2歲的小朋友都在公園裏玩耍,大孩子們在一起踢足球,而1、2歲的小朋友也在旁邊,看起來很危險。要是以前大人隨口可能就說大孩子兩句,怎麼能不顧小朋友的安全?被批評的孩子會知道自己錯了,他能夠接受,即使不吱聲心裏也明白是自己錯了,所以,他理虧不吱聲,心裏有這種內疚感。現在的社會環境不是這個狀況,別人看到了要想管一管都不太容易張口,也基本沒有人去管這些事,而且家長對孩子都看得很重,作為他人就更不好張口,整個社會都是這種氛圍。有個家長看到了好心想告訴大孩子們到一邊去玩,碰到小朋友就不好了,可是嘴是真不好張,想想還得管一下才行,就鼓起勇氣告訴了那幾個孩子,「別打著這兒的小朋友,去別處去玩」,有個小孩還要玩兒,另一個孩子就說:別玩兒了,沒聽到人家說了嗎?就不高興的走開了。

1、2歲小朋友的家長此時到哪兒去了,我們暫且不說,單從這件事上卻反映出一個現在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孩子們做錯事時,他不知道是錯了,還覺得被人說了,心裏頭就不高興,他想到的是他的感受,而不是對他人的責任,沒有了幾十年前孩子們的那種內疚感。

這樣的變化還有很多,比如現在的孩子兄弟姊妹之間或表兄妹之間會吵架,起因往往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他玩我的東西啦,他吃了我的零食啦,他不給我啦……,吵得大人不可開交。按理說現在的經濟條件也好了,小孩要什麼有什麼,各種玩具家家都很多,零食也多,與過去比較簡直一個天上一個地上的,就是這樣,反而卻因為這些事情而總是吵得沒完,不會謙讓。現在40歲以上的人可能還都記得,在自己童年的那個時候,沒有什麼玩具,連糖果也不能經常吃到,但是,兄弟姐妹都不會因為得來不易的東西而吵架,往往是很和平的接受家長的分配,如果小的吃完了,要吃自己的份,雖然捨不得也會分出一點來給小的,小的也懂得適可而止,不會繼續討要,孩子之間能夠和平相處。

今天的孩子就不懂了,甚至家長苦口婆心的教導也沒有用。整個社會都這樣。像以前的父母忙得顧不上孩子,好多孩子都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沒有接受過太多的言教。但是,那時家長一說,孩子馬上就懂,不像現在這麼操心。尊老愛幼,謙讓等這些常識性的基本道德著根於社會各個角落,被整體社會維持著,誰不遵守就會受到周圍人的批評。在那個還比較注重基本道德的環境中,孩子們很自然的就學到並遵守這些教導,誰都不願意被大人說自己沒有教養、沒禮貌等,被說到會覺得很羞恥。這些道理準則裝在孩子們的心裏,遇事孩子們自己就會用這些標準來衡量事情的好壞(符合他的就是對,不符合的就是錯),加上孩子們單純善良的天性,很清楚的就會知道事情的好壞,自己該如何做。道德標準和形成的社會氛圍維護著孩子們的道德素養。

再回首看看我們今天的社會環境,人與人的關係緊張到相見如敵的狀態,加上孩子在家庭中地位的上升,對孩子過分的呵護,誰要說自己的孩子就像自己被說一樣的難受,感情上很難接受,人人如此,因此,誰都不願意去得罪人,人為的破壞了維持孩子道德素養的外界環境。以孩子為中心的家庭環境也使孩子的自我很強,父母及長輩與孩子的關係也被搞亂,所以有的時候我們就會很不如意的看到孩子們不知道敬老愛幼等不好的行為表現,與純真善良的本性交織在一起。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在道德淪喪的今天,人人都在洪流中推波逐流,家長也不例外,在這個環境中促成的各種不好的思想與行為,也會影響到孩子,因此,要想給孩子營造一個好的家庭環境,就需要家長不斷地歸正自己,才能夠良好的身教孩子。教育的口氣、態度也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接受能力,不耐煩的情緒或者嚴厲的言辭等都會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因此,理性、平和的教育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還有一個讓很多家長頭疼的事,就是現在的孩子們心胸都比較狹窄,看不開,一有事就放不下,也很在意別人的想法,小孩子之間的關係隨著這個社會變得很緊張,互相欺負等問題也曾出不窮。這也是幾十年前不曾有的問題。

歸根結底社會環境的問題還得整體社會道德的重建才能解決,如果人人都能夠用古老的傳統文化規範自己,寬容、善待他人,那很多問題就不復存在。人心的變異,道德的喪失給今天人類帶來的困苦已經到了亟待解決的時候,而五千年的中華傳統文化就是我們重新拾回道德,建築文明社會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最好教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