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振強:官員自殺調查戛然而止原因何在

Facebook

又一個官員自殺了,又一個官階不低的官員就這樣不明不白地死掉了——中秋節當夜,呼和浩特政協原主席張彭慧在其辦公室內割腕自殺。

曾長期擔任赤峰市委副秘書長的張彭慧的自殺,想必會引來人們的多方追問與不盡聯想,尤其是在中央巡視組進駐內蒙古後回饋巡視情況時指出內蒙古在黨風廉政建設方面、礦產資源配置、工程招投標等領域腐敗問題比較突出,以及近期原呼和浩特市副市長薄連根受賄被判處死緩、呼和浩特市原市長湯愛軍涉嫌受賄罪被立案偵查的大背景下,張彭慧的自殺身亡,更是不會被人們認為只是一起簡單的、偶然的事件。

當今,對於官員的非正常死亡、自殺,人們早已見怪不怪。

據中國青年報的不完全統計,去年1月至今年4月,共有50餘名各級官員非正常死亡。今年迄今,又有多名官員非正常死亡,其中超過一半以上為自殺。

應該說,任何一種非正常死亡,包括自殺,生命的逝去,總是令人遺憾的。但是,官員的非正常死亡、自殺,無不含有對抗調查、消泯調查以及令調查無從深入的意味,這也正是社會輿論對非正常死亡、自殺官員難於同情的原因。

當今的現實是,一般而言,官員非正常死亡、自殺,即標誌著相關調查、相關案件查處的到此為止。可以說,官員的非正常死亡、自殺之日,即對其不再調查、深究之時。

官員但凡非正常死亡、自殺,調查隨即戛然而止,這已然不是潛規則,而漸漸由於案例眾多循例為之而上升為一種明規則。

概括而言,造成此現象的原因大致有三點。

其一,不排除官員的非正常死亡、自殺,尤其是一些疑點重重的自殺,有當事人不情願自殺的可能,或曰被自殺的可能。這使得日後的調查雪上加霜。

也就是說,一些官員的非正常死亡、自殺事件被製造出來、被默許出來的同時,就開始走上了既定的、被安排好的軌道——精心佈置過程、巧妙安排結局、妥善安排後事,遮掩痕跡、息事寧人,直到此事件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

比如,今年7月9日上午,湖北省孝感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海華從辦公室墜樓身亡。據媒體的描述,李海華自殺的原因是:其自殺前,湖北省紀委工作人員已入駐孝感,計畫在7月9日,在「安排」好的會議上將其帶走。蹊蹺的是,頭一天,孝感市委通知李海華參加第二天的會議,他以「身體不適」為由請假。聞訊後,市委書記再次給李打電話,要其出席會議,李再次告假。當日,在李缺席的情況下,市委會議照常召開。就在這時,會場外傳來「咕咚」一聲,李海華自殺了……

單就此而論,疑點實在太多了!但是,迄今為止,我們聽不到有關方面的任何解釋。李海華之死,至今仍是個謎。

凡此種種,無疑使反腐敗的局面更趨複雜化,使反腐敗更加困難重重。對此,有關方面應保持高度警惕,應有切實的應對之道。

其二,官員自殺,當屬其本人「深思熟慮」的結果,其早已安排好了善後事宜。這也會給其後的調查帶來一定的難度。

任何人對於生命都會無比珍惜。官員動不動就自殺,並不是說其異常輕生、視生命如兒戲,而是,其權衡利弊、「顧全大局」,認定只有自殺才是保全自己聲名、保全自家財產、保全家人以及有可能是一連串相關人員的萬全之計。

這也就意味著,其自殺是經過了設計的,是有著周全的考慮的,是有著全面的安排的。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一死百了。否則,自殺就失去了意義,付出生命的代價就失去了意義。比如,寫對自己、家人及欲保護人員有利的遺書,製造諸如「抑鬱」的假像等等。

這樣的自殺,是相當「配合」的自殺,其自殺後,自然也會得到更加全面的「配合」——一些官員的非正常死亡、自殺事件之所以按部就班、迅速了結,就是在這樣相互「配合」的產物。

由於程式「合理」、步驟縝密,使得對事件的質疑變得微乎其微,終成為無可奈何的懸案。

其三,一些地方對於調查官員的問題原本就沒有堅定的決心與十足的勇氣,官員突然非正常死亡、自殺,退縮、收手就有了理由和藉口,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應該承認,在既往的官員非正常死亡、自殺事件中,健康的反腐敗力量是十分被動的,基本上是被牽著鼻子走。或許,明知非正常死亡、自殺事件蹊蹺之處多多,也只能是或聽之任之,或馬馬虎虎,總之就是最終難免重蹈免於調查的覆轍。

這只能說明,對這些官員的調查,一開始就立場不堅定,一開始手就是軟的,一開始就沒準備一查到底。

最近兩年,幾十起官員非正常死亡、自殺事件,均悄無聲息,遲遲沒有令人滿意的調查結果,這很不正常。既辜負了民眾對於反腐敗的希望、重托,也輕侮、怠慢了嚴肅的反腐敗本身。

其實,這樣做對於自殺者、自殺者家屬及其自殺者所在單位而言,也是不負責任的。人都死了,是非對錯,黑白清濁,總要有個交代才是。

願對於非正常死亡、自殺官員有個明確的說法,能從呼和浩特政協原主席張彭慧始。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