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走向實體 人民幣入臺受議論

Facebook

【新唐人2014年09月05日訊】第三方支付走入台灣民眾生活,將來您只要用手機或條碼一刷,就可以輕鬆付款,不過,中國的第三方支付,支付寶,也可能進駐台灣,有甚麼樣影響?引起學者和業者的討論。

隨著網購興起,民眾在線上購買商品越來越普遍,年底如果順利通過第三方交易草案,除了網購商品,還可以擴及到實體店家消費交易。

歐付寶總經理林一泓:「傳統我們看到,像夜市攤販,他們都沒有辦法使用信用卡,但是呢,他們都有手機,以後用行動支付,這是一個非常非常大的一個市場。」

所謂的第三方交易,就是買方消費者,預先行儲值交易帳戶,在選購商品完成後,款項撥入第三方支付公司提供的中介平臺帳戶,當商品由賣方,送交消費者之後,款項才會撥入賣方帳戶。

但第三方支付法案通過後,緊接而來是大陸第三方支付廠商來臺設點,有學者就指出,人民幣是國內民眾持有的最大宗外幣存款,一旦推出人民幣實體付款業務,是否將可能擠壓本國貨幣。

成大法律系教授許忠信:「這個有可能變成是,中國的人民幣在台灣試點試行,將來如果我們將人民幣變成法定提出,那就表示接受了人民幣,那這樣變成我們臺幣就會消失。」

對此,金管會主委曾銘宗,上午面對媒體提問只表示會與央行商議,而業者認為,第三方支付不論對象為何,都應符合現行貨幣政策,如果未來人民幣支付方式壓境,只要政府僅守臺幣為主導的交易模式,就不至於出現太大的問題。

歐付寶總經理林一泓:「你國外的貨幣例如像支付寶,財富通來台灣,你必須要跟台灣的銀行和第三方支付合作,所以即便是外國人持有人民幣,來這邊買東西,還是用臺幣來計價。」

消費者電商協會主任葛孟堯:「我們去跟商店買東西的話,其實商店的經營者還是台灣,所謂的交易額會增加,但是,並不會增加說,台灣的人民對人民幣的需求。跟人民幣的比例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

不論是民間或官方,都開始正視第三方支付,所帶來的龐大影響,學者提出建言,呼籲中央銀行謹守把關。

新唐人亞太電視高健倫、瀋唯同台灣臺北報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