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4年08月31日訊】新聞週刊(438)俄入侵烏克蘭 局勢面臨失控:俄國士兵上傳自拍影片,意外證實俄國入侵烏克蘭。
俄入侵烏克蘭 局勢面臨失控
北約秘書長拉斯姆森:「儘管莫斯科矢口否認,但現在很清楚,俄羅斯的軍隊和裝備已非法越過邊界,進入烏克蘭的東部和東南部。這不是一個孤立的行動,而是在過去的多個月中用來動搖烏克蘭作為一個主權國家的危險模式的一部分。」
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看《新唐人新聞週刊》在過去的幾個星期裡,不斷有消息說,俄國軍人潛入烏克蘭境內,協助親俄的烏克蘭叛軍與烏克蘭政府軍對抗。俄國方面一向矢口否認。一個多月前,一個名叫亞歷山大・索特金(Alexander Sotkin)的俄國士兵把通過自拍照通過Instagram上傳網絡,不小心洩露了拍攝地點竟然在烏克蘭。這些可能只是為了用來向女友顯示的照片,無意中成了俄軍潛入烏克蘭的最好證據,而俄國國防部對相關報導一律不予置評。
本週一,烏克蘭軍方表示,已逮捕多名偽裝成親俄反抗軍的俄國傘兵,俄國軍方的回應竟然是:這些俄國士兵「迷路了」。無論俄國軍方聲稱其士兵是在烏克蘭「迷路了」也好、「度假」也好,國際媒體本週對烏克蘭戰事的報導,紛紛使用了「俄國入侵烏克蘭」的字眼。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週六也警告說:烏克蘭危機已經快到不可逆轉的臨界點。
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我們正面臨一個極為嚴肅、充滿衝突的局勢,我們或將看到這一局勢踏上一條不歸路。如果衝突繼續升級,局勢將不可逆轉。」
這是一場不對稱的戰爭,裝備簡單、缺少訓練的烏克蘭政府軍面對的敵人不是零散的叛軍,而是設備精良、訓練有素的俄國軍隊。
就在十天前,烏克蘭政府軍還以壓倒之勢,直逼叛軍盤踞的東烏克蘭城市盧甘斯克,並大舉進攻叛軍重鎮頓涅茨克,險些就能擊垮敗退的烏克蘭叛軍,收回東烏克蘭。就在此時,形勢突然急轉直下,烏克蘭叛軍宣佈獲得俄國的大量軍事資助,其中有武器、裝甲車,還有在俄國接受了幾個月訓練的上千名士兵。烏克蘭叛軍實力猛增,扳回局面。
不僅如此,北約上週公佈的衛星照片顯示,俄羅斯戰鬥部隊潛入烏克蘭,在烏克蘭境內協同叛軍與烏克蘭政府軍對戰。從照片上可以清晰的看出俄羅斯軍車隊載著重型武器進入烏克蘭。7月23日拍攝的照片顯示,俄羅斯在烏克蘭邊境部署了六枚自行火炮,對著烏克蘭。
俄國矢口否認直接派兵參與烏克蘭內戰,但俄軍士兵的家屬也並不相信莫斯科的說辭。部分俄軍士兵的家屬週四聚集在Kostroma的一個軍事基地外,要求告知其親人的下落。
俄國士兵的妻子Valeria Sokolova:「我們在問,這些妻子們在問:他們怎麼會到烏克蘭去?(官方)回答說,他們迷路了。我認為,350個人不可能就這麼迷路了。」
在俄國的支持下,烏克蘭叛軍正向位於烏克蘭東南部,亞速海邊的港口城市馬里烏波爾港(Mariupol)進軍。
面對叛軍來襲,馬里烏波爾港的居民除了挖壕溝、堆積路障之外,恐怕等不來北約或歐美其它國家的軍事援助。
俄軍侵入烏克蘭,北約打算怎麼辦?下面來聽聽本台駐歐盟記者楊立新的分析。
1、俄軍侵入烏克蘭,北約打算怎麼辦?
因為烏克蘭不是北約成員國,原則上,北約不可能出兵援助烏克蘭,所以除了在烏克蘭鄰近的北約成員國加強軍事力量外,目前北約還沒有什麼有效的辦法。
不過北約官員28日表示,該入侵使得歐洲安全模式徹底改變。在下週四-週五(9月4-5日),北約將在英國舉行峰會,討論對策。
2、歐盟如何對應普京的軍事挑戰,主要成員國德法的主張。他們之間是否有差異。
的確,歐盟的幾個主要成員國的反映程度不都相同,德國總理默克爾直接打電話給俄羅斯總統普京要求其解釋俄軍入侵烏克蘭。而且德國總理在上個週末訪問了烏克蘭,宣佈向烏克蘭提供5億歐元貸款和2千5百萬歐元幫助建造難民營。法國方面沒有什麼特別的動作。法國目前還在考慮是否需要按合同提供其製造的戰艦給俄羅斯。不過德法兩國都表示,要加強對俄羅斯的制裁,這將會在本週末舉行的歐盟峰會上討論。
伊斯蘭國激進分子返鄉 各國嚴陣以待
伊斯蘭國短時間內在伊拉克和敍利亞迅速壯大,到目前為止,美國總統奧巴馬承認還沒有對付的策略。8月29號,美國國務卿克裡呼籲全球建立一個「全球聯盟」來對抗伊斯蘭國,而英國內政部將面臨恐怖襲擊的威脅級別,提高到「嚴峻」級別,僅次於最高級。
英國內政大臣德蕾莎•梅伊:「從‘顯著’升高到‘嚴峻’,這意味著遭受恐怖襲擊的可能性極高,但並沒有情報顯示馬上就會遭遇襲擊。」
英國內政大臣德蕾莎•梅伊指出,提高恐怖威脅等級,與敘利亞和伊拉克的恐怖組織正在醞釀對西方進行襲擊有關,其中很可能有從英國和歐洲過去的極端分子參與。
英國首相卡梅倫當天稍晚在記者會上宣佈,將推出針對伊斯蘭極端武裝的反恐計劃,採取更多措施阻止英國人加入IS組織。
英國首相卡梅倫:「下週一我會在眾院做出聲明,包括提出新的立法提案,以便更容易以收回護照的方式,阻止人們去(伊拉克和敘利亞)。」
兩周之前,美國記者弗萊遭伊斯蘭國極端分子斬首,兇手基本確認是英國籍,這也加劇了英國人對這些極端分子回國發動襲擊的擔心。卡梅倫強調,伊斯蘭極端主義信仰以最殘忍的恐怖手段,強迫他人接受其扭曲的世界觀,而現在這些極端組織已經加劇了英國遭受的恐怖威脅,英國將採取一切行動來保護國家和民眾的安全。
據瞭解,目前大約有四百到五百名英國穆斯林到敘利亞參戰,他們在伊拉克、敘利亞等地戰場被激進組織洗腦,送回英國後對國家安全將造成嚴峻挑戰。英國提升恐怖威脅等級之後,美國白宮表示,目前還沒有發現伊斯蘭國針對美國的具體威脅,將繼續維持當前警戒級別。
白宮發言人厄內斯特:「我這裡可以提供的,最詳細的情報評估,表明目前沒有證據或跡象顯示,ISIL正在積極策劃攻擊美國本土。」
不過,美國政府估計,有約100名美國人已前往敘利亞或伊拉克,加入伊斯蘭國激進武裝,英國與其它西歐國家也有大約400~500人加入。美國表示,正密切關注這些持有特別護照的武裝分子。因為他們不用簽證就可前往美國,也容易通過安檢,美國政府已經針對特定的護照辦理等相關部門發出了警告。
「伊斯蘭國」(IS)日前發出「給美國的第二個訊息」,再次以斬首的影片向美國發出警告必須停止攻擊,然而對於伊斯蘭國勒索數百萬美元來換取另一名美國記者的生命做要挾,美國政府明確表示拒絕。人質事件凸顯恐怖組織透過綁架獲取利益的殘酷事實,以及被綁架者親人的悲情。日前,這名人質的母親透過視頻向伊斯蘭國組織溫情喊話,希望他們釋放她的兒子。
人質Steven Sotloff的母親Shirley Sotloff:「Steven是記者,去中東報導穆斯林在獨裁者治下的痛苦。他是個好兒子,好哥哥,對家人忠誠大方。有信義,樂於幫助弱者。我們一年多沒見到他了,都很想他。希望他安全回家,擁抱他。自從他被抓,我看了很多伊斯蘭教的知識,那裏面說,其他的人罪過不應該加到個人頭上。Steven又影響不了美國政府的做法,他只是名無辜的記者。」
事實上,綁架和交易人質向來是恐怖組織牟利的主要管道之一。根據紐約時報的資料,蓋達和分支組織自2008年以來,已由綁架收取的贖金至少進帳1億2500萬美元。那麼,美國對於贖金和人質,到底是保持什麼樣的態度呢?我們先來看一段本台華府記者雪麗的分析報導。
美國不交贖金的政策由來已久。早在19世紀初,美國的立國先驅們就停止向北非海盜交付贖金,結果引發巴巴里戰爭。到了20世紀80年代,伊朗人質危機爆發,52名美國人被伊朗革命者羈押。當時,卡特總統明確表示美國不會接受脅迫和敲詐。2002年,小布希總統再度重申美國從來不會把錢交給恐怖分子。但美國這項政策並沒有成為法律,在執行時也會引發爭議。在卡特總統因伊朗人質危機落選後,新總統雷根曾經以武器作爲交換,使三名被黎巴嫩真主黨綁架的人質獲釋。今年早些時候,奧巴馬政府用五名塔利班成員換回美國大兵貝裡達爾,也引發朝野的激烈爭議是否花贖金解救人質向來是一個棘手的問題。美國政府不交贖金的理由很簡單,那就是贖金會被恐怖組織用於購買武器、招募新成員,這無疑會使美國的反恐行動更加艱難。此外,交付贖金也會誘惑恐怖組織綁架更多人質,從而危及美國民衆在海外的安全。
據統計,美國的這項政策確實收到了一些成效,被綁架公民的數量要明顯少於法國等交付贖金的國家。甚至連基地組織也承認,在綁架西方民衆時會盡量避開美國人。不過,在另一方面,不交贖金政策也有一個很沉重的代價,那就是人質的生命。相信沒有一名政客願意面對記者弗萊被斬首的視頻,而他的家人也在事後不斷地呼籲美國政府重新審視這項政策,畢竟生命無價。
儘管有這些壓力的存在,奧巴馬政府的立場還是比較堅定,沒有改變的意圖。最新民調顯示,大多數美國民衆也支持這項政策,因爲他們明白,這是用短期的代價換取長期的利益。因此,美國仍然不會向恐怖分子交付贖金,但對此的爭議也不會停止,未來如何?我們將持續關注。
三十年普選夢碎 香港「佔中」激發公民覺醒
今年夏天,將是香港人決定命運前途的關鍵時刻,社會上也彌漫著一股不安,八月底,中共全國人大常委會對香港政改方案定案,香港的民主普選落空,幾乎已成定局,努力了三十年的普選之路,在當局推拖與壓制下,竟如此遙遠,也如此艱辛,香港人再也不能靜靜的等候和忍耐,更多人選擇站出來拿回原來屬於自己的政治權利,一場標榜公民抗命的「佔領中環」行動即將爆發,香港未來如何走,多年來或許曾經出現分歧,但不管站在什麼位置,佔中」似乎逐漸成為爭普選夢碎後的共同道路。
倒出一堆堆的爛橘子,一批新民主同盟成員到政府總部添馬公園抗議,不要如爛橘子般的特首候選人
口號:「不要袋住先(不要先接受)、堅持公民提名。」
不要袋住先,就是不要入袋為安,妥協於北京強加的假普選。
中共聲稱2017年,香港可以普選行政長官,不過中共人大常委會8/27日公佈的決定草案卻加了很多門檻,包括候選人只有2-3名而且人選必須經過一個由北京掌控的提名委員會篩選得出,雖然香港基本法寫明瞭,「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但這個治港的港人,到底條件是什麼?中共今年給出了新條件:
中共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李飛:「行政長官必須由愛國愛港人士擔任。」
連選擇候選人的權利都沒有,何來真普選?香港人對中共當局極大的不信任就在這裡爆發。
香港《動向》雜誌主編張偉國:「共產黨認為愛共產黨,是一種「愛國」的表現,我們就看到它自己現在打下去的這些「老虎」吧,在他們提上來的時候,都是非常「愛國愛黨」的啊,但結果呢,對這個國家的危害是他們最大。」
8/27日中共人大常委的決定草案,讓香港長期以來期盼的民主普選,落空,似乎已成定局。
「佔中」發起人戴耀廷:如果要啟動佔中或整個抗爭運動,那只不過啟動的起點而已。
他,是「佔中」發起人戴耀廷,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號召31號人大正式決定政改方案當晚,在特首辦外集會,一系列公民抗命行動,蓄勢待發。
2013年1月,在政改苦無出路的鬱悶中,戴耀廷在報章發表〈公民抗命:香港民主運動的大殺傷力武器〉一文,使得對政改絕望的許多香港人驚覺,公民抗命,也許是香港最後的出路,也讓多年來只埋頭學術領域的戴耀廷,走向社會運動,他頂著壓力,與牧師朱耀明、教授陳健民教授發起「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行動。而網路上,也出現了不少公民抗命的視頻教學。
國家和社會因為法律不符合公義,但是從正常的途徑無法將其推翻,故意公然違法,被當局拘捕,告訴全世界,這個法例是不公平的,以達到想要改變法例的目的。為的是更高層次的法治精神。
希望效法甘地的和平非暴力方式,以達到抗爭目的。今年50歲的戴耀廷在網站上PO上了自己1987年,上街頭爭取反公安條例修訂時的照片,感慨經過了近三十年的努力,香港民主的進步竟少得如此可憐,他深感,公民抗命的意義在於喚起人們對民主的覺醒,於是決定重披戰袍,號召大家佔領中環。
首戰告捷,今年六月底「和平佔中」籌辦的全民投票中,高達七十八萬人投票響應,選出心目中的普選政改方案,也期待特區政府納入考量,而北京當局八月底將如何回應這強大的民意?就在各界等待之際傳出,8月27日一早7點,大批香港廉政公署人員直闖壹傳媒集團主席黎智英家中。
壹傳媒集團主席黎智英:「廉政公署來過,已經走了,我不再作任何評論,謝謝。」
這是蘋果日報網站上的視頻,清楚的表明了黎智英的態度。遊走港臺兩地創辦傳媒集團的黎智英,2012年結束台灣壹電視返回香港前曾有一段話。
「因為台灣人民主這麼辛苦,台灣人會守住自己的權利,有了民主,我不相信不會有自由的傳媒。」
就是對民主這樣的渴望,讓黎智英打造敢言的媒體,也成為香港汎民主派的幕後大金主,在8/31日汎民主派啓動「佔領中環」的敏感時刻,,外界認為,廉政公署這次的「抄家」意在「殺雞儆猴」。
香港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我覺得香港很多市民現在會覺得好似白色恐怖,令很多人都驚慌。」
當局的大動作,使得香港人反思,黑與白,是否該有條清楚的界線!長期以來,北京的如意算盤是給港人「中國特色的普選」,威脅泛民議員接受,而「議會路線」和「街頭路線」之爭,也使得各黨派山頭林立,如果議會和法制始終掌控於北京當局,寄希望於議會路線,又有何意義?
香港城市大學政治學教授鄭宇碩:對於所謂泛民的溫和派,對於有些人想談判來說,這個很清楚,始終中共還是希望操控選舉,基本上沒有什麼談判,尋找中間脈絡的機會。
面對中共國家機器,明哲保身,務實認命或許是不少香港人的現實抉擇,但另外一股犧牲抗命的意識,已然在社會中擴散。今年一月份浸大過渡期研究計劃的調查顯示,受訪學生中,超過6成非常支持或支持「佔中」,而在專業人士、教師及學者的群組也有超過一半人表示支持「佔中」。「佔中」,似乎也成了過去與未來的世代之爭!
在今年七月一號的大遊行中,不難發現,年輕一代的臉孔隨處可見,相較於「佔中」三位發起人,大學生跨校組織「學聯」和中學生組織「學民思潮」扮演了先鋒角色。
而八月底,北京公佈政改方案前,香港大學畢業典禮上,學生會會長梁麗幗呼籲學生捍衛香港的核心價值。
港大學生會會長梁麗幗:「如果我們連如此根本的普世價值也無法守護,香港如何稱得上國際城市?我邀請各位一起兌現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莫等一切已經太遲。」
學聯代表岑敖暉:「中共這一個舉動將30年香港人爭取民主訴求的希望,一次過全面封殺。第一波啟動全民抗命或全面抗命的一個步驟,就是罷課。」
港人三十年真普選夢碎,北京製造的假普選,可能激起更大一波佔中行動。
香港工黨主席李卓人:「根本一定是假普選,還有一定是不符合國際標準。如果是這樣我們覺得無可選擇地要否決。」
香港立法會議員何俊仁:「明知不能通過,它還要拿出這樣的一個方案,實際上是對真普選這個承諾正式反悔,間接收回時間表。」
香港立法會議員劉慧卿:「在立法會我們一定會投反對票,我們一定會與佔中三子及其他團體一起馬上策動佔領中環。」
改編自《孤星淚》中社運歌曲,在佔中活動中廣傳,小女孩以稚氣的嗓音唱出港人爭普選的心聲,香港的未來如何走,多年來或許出現過許多分歧,但不管站在什麼位置,佔中」似乎逐漸成為爭普選夢碎後的共同道路。中共不放手港人真普遠,卻也不是贏家,因為這場在風雨中擁抱的民主,所激發的公民覺醒,也將吹向中國大陸。
新唐人新聞週刊綜合報導
逢中必反?兩岸統一?帆廷Q&A
台灣318太陽花學運的後續影響,持續擴展,這群年輕人抱著對民主改革的期望,成立了「島國前進」、「黑色島國青年陣線」等公民團體,希望藉此繼續起到監督政府的力量。今年8月14號,他們更是勇往直前,來到美國、加拿大,拜訪了美國國務院、國會、NGO等機構,彼此交換意見。在這半個月的行程中,華府、紐約算是他們的終點站了,新唐人電視台也藉這個難得的機會,專訪了這幾位太陽花學運中的領袖。當然最為外界所熟悉的,就是林飛帆與陳為廷兩人了,我們提及了一些很多觀眾也在問的問題,例如他們是不是「逢中必反」,或是如果未來中國也民主化了,是不是也會支持兩岸統一?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新聞週刊為您整理出的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