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制拆遷和徵地堪稱中國社會的毒瘤,雖然大多數城市的房價已經止漲,但很多項目依然在繼續上馬,導致民怨沸騰,官民衝突不斷。雅安曾經在雅安地震時成為舉世關注的焦點,原以為經過地震之後,這個地方的官員能以全新的面貌示人,沒想到依然保持著橫徵暴斂的慣性。
死者袁方金系蘆山縣蘆陽鎮金花社區趙家壩人,現年69歲。在其死亡過後,面對輿論壓力,蘆山縣官方稱,因為修建蘆山縣沿江路工程,趙家壩段的23戶居民已全部同意徵收房屋,並領取了徵收補償款,包括袁方金家。這只是官方的說辭,即使23戶居民全部同意,也不一定是心甘情願,很有可能是受到的壓力太大,不得不同意。
袁方金死亡是在8月6日,直到一週後的8月13日,此事才見諸媒體,《新京報》對此事的報導還算是客觀,將官方的說法和死者家屬的說法都呈現給了公眾。不難判斷,袁方金並非阻止拆遷,事實上他還非常配合。據其小兒子介紹,父親在拆房子之前,還曾指導拆遷工作人員先從哪兒開始拆。
就是這樣一位配合政府拆遷的良民,為何最後卻落得個慘死的下場?原來,當時袁方金想起了房子裡還有東西未拿,想進屋去取,卻被工作人員誤以為要進入房中阻撓拆遷。衝突過程中,工作人員兩次把其摁倒在地,於是,他與工作人員一度發生了肢體上的衝突。
人非聖賢,總有丟三落四的時候,袁方金原本非常配合拆遷,之所以要重新進屋,完全是為了拿忘記的東西,沒想到,他一動身,就被拆遷方認為是在阻拆,於是意欲將其控制,結果導致雙方發生肢體衝突,最後釀成死亡慘劇。由此可見,拆遷方依然沒有擺脫與民為敵的思維,倘若沒有這種思維作怪,就不僅不會阻止老人去拿東西,而且還會幫助他去拿,並盡力保證其安全。
已經年近七旬的袁方金在與拆遷方發生衝突時,即使是一對一,也絕不會是對方的對手。按說,只是想控制他並非難事,可是,老人倔強,執意要去,而拆遷方則不遺餘力地阻止。老人究竟是因為自己不小心跌落而死還是被拆遷方推下致死,雙方各執一詞,局外人只能憑藉報導當中所呈現的蛛絲馬跡去分析和判斷。
為了討個說法,死者袁方金的親屬數十人於當天晚上赴縣政府門前要求政府官員出面解決此事,結果無人接見。於是,親屬們便在縣政府門前將花圈焚燒。之後,也就是當晚12點左右,有人從縣政府走出來告知親屬,等到早晨6點會有人找他們商議如何處理此事。
然而,在凌晨四五點鐘的時候,死者親屬與前來索取拆遷現場被扣車輛的人發生了衝突,當時路燈突然黑了,所有人的手機都失去信號,對方見手機就搶。之後,有5名親屬被警方抓走,警方稱他們涉嫌妨礙公務。8月9日上午,蘆陽鎮委書記約死者家屬談事情的解決方案。有人問書記將如何處理被抓的5人,書記說,怎麼處理這個事,要看家屬的態度,如果處理得讓政府滿意,被抓的5個人未必不能減免處罰。
從死者親屬與索取被扣車輛者發生衝突的情況看,對方顯然如同黑社會一般,而且正巧當時路燈熄滅,手機無信號,可見,這是官方精心策劃的一個局,目的就是想通過讓死者親屬入局的形式來平息事態。從蘆陽鎮委書記的言語當中不難看出,之所以要抓5個人,並強加其罪名,為的就是增加談判籌碼。一旦死者這方讓步,5個人便可能無罪釋放。
說實在話,從報導看,很難找出死者親屬的違法證據,即使與官方發生衝突,也是被逼無奈,哪裡談得上什麼「妨礙公務」?這分明又是一次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之舉。在面對記者的質疑時,蘆山縣委宣傳部一負責人重複了官方此前的說法,並稱有視頻為證,而且強調袁方金跌落後,工作人員第一時間通知了急救車。
袁方金究竟是死於意外還是他殺?其實,官方提供的視頻並不能說明問題,因為不是全程,袁方金跌落的過程僅僅10秒,不能反映事實真相。袁方金的小兒子透露,這段視頻是經過了剪輯的,不利於官方的內容已經被刪掉。
時至今日,官方依然沒有提供完整的視頻資料給公眾,這只能有一種解釋,那就是做賊心虛,倘若袁方金是自己無意中跌落,而不是被拆遷方推下致死的,那麼,官方公佈完整視頻無妨,他們會樂於公佈以正視聽。也無需通過熄燈、屏蔽信號、搶手機的方式來打擊死者親屬和抓人。
由此可見,袁方金老人之死,即使不是死於他殺,也至少是死於拆遷的過失致死。有人可能會問:拆遷方有這個必要嗎?其實,根據筆者的觀察發現,很多時候,拆遷方為了殺雞儆猴,讓項目進展順利,往往不惜一切代價,致人死亡也絕不後悔,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項目能賺多少錢,死一個人根本就是就牛之一毛,更何況死的是一位風燭殘年的老人呢?
非常遺憾的是,8月12日晚,死者袁方金的小兒子告訴記者,當地政府已解決好此事,但不願告知是如何解決的,他希望事情到此為止。毫無疑問,此事就此不了了之了,外界的關注都成為了皇帝不急太監急的瞎操心。倘若政府真的是讓死者家屬滿意地解決了此事,那應該皆大歡喜,倘若又是家屬出於壓力,不得不到此為止,那麼,外界的窮追猛打就非常有必要。
強制拆遷和徵地在中國的遍地開花,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官員的權力得不到有效的監督和制約。要想遏制公權濫用與逐利強拆,僅僅靠高層的力量去推動顯然是不夠的,還需要公民社會的推動,只有在制度建設上保障公民的政治參與,才能讓讓制度脫胎換骨,讓官權走上正軌,讓強制拆遷、徵地,以及由此致人死亡的悲劇不再重演。
文章來源:《民主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