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4年7月26日訊】曾任教於耶魯大學十年、教授英國文學的德瑞塞維茲(William Deresiewicz)在最新一期的《新共和》(New Republic)雜誌中發表了一篇題為「別送子女去常春藤」的文章。文中批評,常春藤大學教育一味追求事業上的成功,導致學生缺乏學術性與批評性思考。
在這篇長達四千字的文章中,德瑞塞維茲指出,菁英教育體制雖培育出許多優秀青年具才華、富動力,但他們同時也表現出焦慮、膽小與迷失,他們缺乏好奇心和人生目標,並懼怕失敗。
他表示,曾在耶魯教過不少天赋异禀的學生。他們能把經典名著倒背如流,但大部分人之所以飽覽詩書,埋頭苦讀,亦或投身社區服務,並非出於單純的志願,而是以豐富個人履歷為目的。
德瑞塞維茲認為,常春藤大學把教育的重點放在了追求事業的成功上,一味地在技術上灌輸學生專業知識,而忽視了鼓勵學生做學術性和批判性的思考。
他指出,學生們沒有真正思考在名牌大學接受教育的意義和目的,並反問「大學教育唯一目的就是找到工作和多賺點錢嗎?」
他特別點名批評哈佛大學,指出其口號「哈佛是給領導者的」不過就是要學生爬到工作的頂峰。
德瑞塞維茲表示,許多不知名的地區性大學的教育素質更為出色,他們的畢業生雖較常春藤學校學生的競爭力來得低,但他們更懂生活及具好奇心。
德瑞塞維茲亦指出,大學教授因研究得到回報使他們在課堂上所用的時間很少,這種偏差,愈是名校情況愈嚴重。
該文刊出後,在網路上引發關注和討論。一些人認為文章確有獨到之處,不過,剛畢業的大學生常常身負數萬美元學貸,找到工作是最首要的現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