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4年7月9日訊】前兩年中國房地產開發商意識到市場風險紛紛高調回歸一線城市。不過,在市場不太好的2014年上半年,一線城市的成交量跌幅卻遠遠高於二三線城市,不僅沒有「穩定」市場,反而有「領跌」全國之勢。
業內人士指出,2014年上半年一線城市成交跌幅放大,一方面由於2013年成交基數過大,另一方面房價上漲過快和房貸緊縮也導致真正需要買房的人買不起房子。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6月份剛剛過去,中國各大城市也都交出了今年上半年的樓市成績單,不過在中國樓市整體成績不太好的情況下,一直被認為是房地產市場的「馬其諾防線」的一線城市成績尤為難看。
作為房地產市場最為火爆的北京,今年上半年新建住宅簽約數據為276萬平方米(除去保障房),相比去年同期530萬平方米的成交面積減少了48%。此外其738億的成交額也相比2013年上半年1,190億下調38%。而從二手房看,2014年上半年,北京二手房成交4.45萬套,創網簽以來最低紀錄。
位於華東的上海,今年上半年新建商品住宅銷售面積為407萬平方米,相比去年上半年的591 .5萬平方米大跌31.2%,同樣表現不佳。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了珠三角的廣州和深圳身上。統計數據顯示,廣州今年上半年網簽成交面積為382.9萬平方米,相比去年上半年550.8萬平方米的成交面積少了167.9萬平方米,跌幅為30.5%。上半年廣州一手住宅成交金額為573.5億元,相比去年上半年少賺了182.3億元。
另外深圳市規土委公布了深圳樓市的「中考成績」。上半年,深圳一手住宅成交15,133套、142.2萬平方米,與去年同期相比,降幅分別高達41.7%、40%;月均成交2,522套、23.7萬平方米,均為4年來最低值。
報導引述野村資本市場研究所首席研究員關志雄的觀點認為,中國主要城市的房價已經大大超出了均衡水平,並且不可持續,因而可以稱作是泡沫狀態。原因在於北京的房價收入比約為19倍,上海、深圳也超過17倍。也就是說,現在北京的一個家庭不吃不喝,也需要19年的收入才能買上一個平均面積的住房。這甚至高於20世紀80年代後半泡沫期東京的水平。
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名譽所長夏斌,7月6日在天津舉行的南開國家發展論壇上表示,當前正面臨房地產市場多年累積問題湧現的調整期,這個調整過程將會非常痛苦。房地產市場銷售情況仍不樂觀,長期下行成定勢。
他指出,今年以來,房地產市場上投資面積、銷售面積、房價等各項指標全面下降。和2008年、2010年、2011年等最近幾年的房價下降相比,當時信貸凍結、房地產政策大幅調整是造成房價出現波動的主要原因。房地產投資增速進入2000年以來的低位。速度下來後,風險可能會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