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慈善機構質疑陳光標「救濟」紐約

Facebook

【新唐人2014年6月21日訊】(大紀元時報6月21日報導)飽受公眾爭議的所謂中國「首善」陳光標在《紐約時報》刊發廣告,稱要「救濟美國窮人」,但是陳光標的怪誕做法讓與之合作的慈善機構,全美最古老的救濟機構——紐約市援助中心(New York City Rescue Mission)感到不解,「這並不是幫助無家可歸者的最好方式,」 援助中心的公共關系主管湯森女士(Michelle Tolson)說,他們將與陳商談,如果雙方認知差異過大或現場失控,他們考慮退出。

援助中心:「不想許諾我們不能做的事」

「當你做廣告,號稱給1千人提供午餐,但那裏只有250個座位,就會引起騷亂,我們不想那樣做。我們不想許諾我們不能做的事。」湯森女士說,陳光標的代表Kacy Hao和該機構接洽時,稱只與該援助機構合作,沒想到事情會這樣。

「目前我們只是在試圖理解對方,因為我們說的某件事對我們自己是一個意思,但對對方是另一個意思。」 湯森女士說,他們還沒有名單,只準備屆時接送250名無家可歸者到中央公園,但是如果有更多的人去,畢竟紐約市是一個巨大的城市,有5萬名無家可歸者,「場面會非常難看,對只是想得到一餐飯的人們也不公平,因為他們到那發現他們沒得到。」

湯森女士說:「我們不是非要參加,我們不會那樣對待我們的客人(無家可歸者),最重要的事是讓我們的客人安全,如果我們知道不會安全,那我們就不會去。」

「如果你真的想(幫助人們),你不是非要讓他們到船屋,可以把錢給所有幫助無家可歸者的機構,用在實際的床位、衣物和食物上,從而每天幫助無家可歸者、幫更多的人。我覺得那比一頓奢侈大餐更有意義。」

美國慈善:救急多於救窮

記者隨後參觀了紐約市援助中心,湯森女士與營業主任J. David Chicaguala向記者介紹該中心在無家可歸者救助問題上的措施和文化理念。

走進援助中心,這裡更像設施齊全的旅店或學校。有9-12個月的恢復性項目,有查經課,幫助人們重建自己的信仰,有些人還在這裡獲得他們的高中同等學歷證書,還有就業技能輔導課、簡歷撰寫課等,幫助他們準備好回到社會, 每週還有醫療時間,幫助他們恢復健康。

「中心會幫助暫時經歷經濟困境的人士,或者天災的緊急避難所。樓下有餐廳,非常好的食物,有Trader Joe、Chipotle, Fairway Market等(著名餐廳)提供的食物。廚師是明星廚師,曾上過國家級的電視節目,中心的員工和客人(無家可歸者)吃同樣的食物,這就是我們招待客人的方式。總是有沙拉、也一定會有飯後的甜品,不僅僅有肉,還有澱粉和蔬菜,經常變換花樣。還有免費食物發放處,每天提供500份食物。」湯森女士說。

救濟窮人 不計較給的是誰

湯森女士說, 導致無家可歸的原因很多:貧困、疾病、失業……每個人都有可能經歷艱難時光,都值得幫助,她自己也是因為丈夫獲得幫助,生活發生改變後,她加入了援助中心。

大多數人願意回饋社會,默默幫助窮人,不圖回報。湯森女士笑著說,19日的晚餐廚師可以休息了,因為有一家公司樂捐了Domino Pizza(多米諾比薩),過去三、四年他們常送比薩過來。

營業主任J. David Chicaguala說,該中心在濟助窮人的時候,並不計較給的是誰,非法移民他們也一樣接待,人們不需要出示身份證件。

紐約市援助中心由兩名愛爾蘭人成立於1872年,全部資金來自私人、企業和社區的捐贈,捐款多少不限,142年來的傳統都是基於基督教精神,努力救助且公平的對待這些無家可歸者。

「最重要的是,我們在這裡要給人們希望。」營業主任J. David Chicaguala說,幫助人們重建生活和樹立信心,正是援助中心這一非盈利機構最為重要的任務。

陳光標千里迢迢美國撒錢 疑點重重

也有人質疑,為什麼中國人千里迢迢來美國撒錢?難道中國人都擺脫貧困了嗎?

在美國,年收入低於11,600美元,便被定義為窮人,援助中心更多的是救急而不是救窮。而中國的窮人,收入卻必須低於380美元。

長期以來,關於陳光標爭議不斷,今年年初他揚言要收購《紐約時報》,最后卻爆出,和他見面的只有一名紐時的記者,對此鬧劇,大家還記憶猶新。這次再來到紐約,很難不讓人質疑其背后的政治因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