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慎坤:「反腐風暴」能否刮向幾大電網集團?

Facebook

6月16日,國家審計署發佈了一份2013年的國家電網審計結果,查出違規問題涉及資金總額達66.83億元。此前,審計署4月份進駐國家電網,針對其董事長劉振亞進行「任中審計」;5月,國家電網華北高管朱長林率先「落馬」。這是否意味著,來勢兇猛的「反腐風暴」即向刮向盤根錯節利益龐大的中國幾大電網集團。

國家審計署發佈2014年第4號公告,通報了西電東送21個輸變電專案審計結果。報告稱,審計過程中發現的問題主要包括:違反招投標規定、在設備材料、招標代理中存在未按規定招標問題、工程投資控制不嚴、套取建設資金私設「小金庫」等。據統計,以上違規問題涉及的金額合計66.83億元,主要涉及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兩家電網公司。

報告稱,此次審計發現的涉及工程招投標、設備材料採購、建設資金使用等方面的案件線索,已移送有關部門查處。66.83億元違規資金,對於動輒投資上千億的幾大電網公司來說,不過是九牛一毛,但對外傳遞的信號卻是耐人尋味,涉及電網的貪腐蓋子能否從此揭開,就要看中央反腐的力度和決心了。殊不知,過去數十年,隱身在電力系統內部的各類蛀蟲吞噬的民脂民膏何止區區百億?

4月30日,《人民日報》發文披露,從4月17日開始,國家審計署將從五個特派辦派出數百人進駐國家電網公司,針對董事長劉振亞進行任中經濟責任審計,但是並沒有說明審計的重點。

5月7日,《財新網》報導稱,國家電網總經理助理、華北分部主任朱長林被帶走調查。朱長林早年任職於河南電力公司,2002年調任四川省電力公司總經理、法人代表,2009年調任北京電力公司總經理。2013年,朱長林調任華北電網,擔任華北分部主任、黨委書記,同時兼任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助理一職。

朱長林在四川電力擔任一把手長達七年,與剛剛公開宣佈被立案調查的四川省委原副書記李春城和四川省原副省長郭永祥均有交集。電力行業資深人士表示,朱長林出事並不意外,但目前不清楚是在哪一任期出的問題。朱剛剛離開的北京電力公司在國家電網內部亦有特殊位置。

公開資料顯示,劉振亞,1952年8月生,山東郯城人,畢業於山東工學院電力系,曾任山東魯能集團董事局主席。截至2005年底,魯能集團以總資產738.05億元居山東企業第一,總規模超過原母體山東電力集團。

2007年1月8日,《財經》披露,魯能集團在轉制過程中,被神秘人物以37.3億元的價格,買下了淨值738.05億元,實際價值1,100億甚至更多的山東魯能91.6%的股權。此報導當年在政商圈內曾引發軒然大波,官方最後處置卻不了了之,如此瘋狂的利益輸送,幕後主導者究竟是誰?誰是真正的收益者?相信並不難查清。

令人蹊蹺的是,在《財經》披露魯能集團隱秘私有化計畫的第二年,即2008年2月4日官方又正式宣佈取消了這個隱秘私有化計畫。

2008年2月4日,魯能集團旗下的三家上市公司:魯能泰山(深圳交易所代碼:000720)、廣宇發展(深圳交易所代碼:000537)、金馬集團(深圳交易所代碼:000602)發佈了一份內容相同的公告,披露了其控股股東魯能集團股權,再次發生重大變更的消息。此時,距離魯能集團2006年5月,將原國有股權和職工持股賣給兩家私人公司已有20個月。

公告稱,三家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北京國源聯合有限公司,於2007年4月26日接到中國證監會《責令整改通知書》(證監責改字【2007】1號)後,按照要求積極進行整改工作。2008 年2月4日,三家公司接獲母公司山東魯能集團的通知。通知稱,根據國家有關部門批復,山東電力集團公司、中國水電工會山東電力委員會和山東魯能物業公司收購原由國源聯合、首大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持有的山東魯能集團95.47%的股權。山東電力集團為中央國有企業。轉、受讓各方已經於2008 年2月4日簽署《股權轉讓協定》。

三家公司稱,為避免公司股價異常波動,保護投資者利益,上述三家公司的公司股票自2008年2月4日起停牌,直至上述事項相關公告發佈後複牌。

2月4日的公告中,並未披露魯能股權回歸國有的具體轉讓價格。山東魯能集團是根據國務院國資委下發檔完成整改的。這一檔要求,魯能集團在2006年5月發生的股權轉讓交易,要予以撤回,基本原則是相同的資產相同定價收回。

魯能集團源自國家電網公司旗下山東省電力公司下屬的三產多經企業(電力行業內部對「三產」和多種經營公司的通稱),2002年後變身為職工持股控股企業。2006年5月,中國水電工會山東電力委員會將其持有的魯能集團31.52%的股份,轉讓給首大能源,山東魯能物業公司和另外45家代表職工持股的公司,將其持有的魯能集團60.09%的股份轉讓給國源聯合,轉讓價總計為37.3億元。首大能源和國源聯合均為私人公司。

隨後,國源聯合向魯能集團增資20.3億元,占增資後魯能集團總股份57.29%;首大能源增資16.8億元,占增資後魯能集團38.59%,原魯能集團的三家小股東占增資後的4.12%。魯能集團由此完成了隱秘的私有化計畫。

雖然控股股東的實際控制人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但魯能集團旗下的三家上市公司當時並未披露相關資訊。直至2006年底,外界也鮮有人知道總資產逾700億元的山東省最大企業集團,已經悄然易主,變身為私企。2007年1月8日,《財經》雜誌發表封面文章《誰的魯能》,首次詳細報導了魯能集團產生、演變及最終控股權轉讓的全過程。

2007年1月26日,在證監會要求下,魯能泰山、廣宇發展和金馬集團三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大股東魯能集團已經易主,且性質系屬私有的事實。該次公告還同時披露了國源聯合與首大能源的股權結構。這兩份繁複的股權結構圖中清晰顯示,魯能集團已由職工持股企業變為自然人控制的私人公司,其主要的實際控制人為趙興銀。趙興銀此前在業界藉藉無名,此後也不曾公開露面,顯然這個趙興銀是權貴的替身,至於趙興銀背後究竟靠著誰?相信現在的中紀委已經一清二楚。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