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劍:美國英雄王大虎

Facebook

中國叫王大虎的有多少很難說,估麼沒100萬也有50萬,再估麼哪個是英雄就更難了。我說的這位王大虎卻不是中國人,英文本名亨利•M•德格魯特(Henry M DeGroot),家住美國波士頓,今年高中畢業,秋天即將入讀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王大虎」是德格魯特趕時髦起的中文名。

叫大虎,卻像初生牛犢不怕虎。說他不怕虎,是因為他幹了一件在美國很普通、在中國很危險的事——挑戰「老虎」。這隻老虎中國人很熟悉——共黨極權。

都知道美國的立國之本是自由,黨國是自摟,可沒想到如今自摟有壓過自由的趨勢。事情每天都發生在中國王大虎、李大龍們身邊,自然也就毫無懸念的讓來黨國的王大虎趕上了。

事情是這樣的。波士頓郊區北牛頓高中學生王大虎跟七名學生一組,今年1月27日到5月24日在北京參加為期四個月的海外學習計劃。接待者是北京景山學校。18歲的大虎已經學習過7年中文,可以算個資深中文小老外。4個月裡他游長城,逛天安門,去西藏騎觀光犛牛,在北京享受PM250,開不開心不知道,留下難忘印象是肯定的。

此行最難忘的一件事是他自己「肇」的。在景山學校安排大虎們訪問京郊一所高中時,學校官員讓大虎們在中國學生的筆記本上寫下電子郵件以便保持聯繫。大虎就在一個中國學生的筆記本上寫下了憋在心裏的三句話:

民主是給時尚年輕人的。

不要相信你的學校和政府告訴你的謊言。

反抗是對的。

他是用英文寫的。大虎後來接受採訪時說,「我希望中國的孩子們能讀到這些訊息,並思考為甚麼這個外國人要寫這些東西。」不幸的是,中國孩子讀到了,老師也「恰巧」讀到了,於是景山學校校長范祿燕也讀到了,不僅讀到了,范校長還發飆「打虎」——非法拘禁大虎5小時。

雖然就這麼區區三句話,但大虎不知道利害:第一,時值共軍八九六四血洗天安門25年忌日前夕,黨國超級神經病的;第二,北牛頓高中與景山學校合作二三十年,越來越怕失去合作賺錢機會,特別是黨國近年高度撅起後;第三,范校長們都是受過統戰洗腦培訓的,原本要悄悄教會美國孩子如何在思維裡親共,怎容得自由美國孩子和平演變自摟黨國孩子?

大虎犯了這三條大忌,了得麼?本來範校長就嚴重歧視美國同行——大虎高中的校長普萊斯女士,據說因為普校長是女性,因此范對北牛頓中學滿不在乎,這下更抓住了把柄,估麼會更加鄙夷美帝女校長,說不定還會因此要挾普校長給學生開設親共黨課。

我不是誇張啊,據說北牛頓高管還真的協助共黨范校長制裁了大虎,禁止他參加一生一次的畢業舞會作為懲罰,家長抗議也沒用,理由很「過硬」:大虎違反了行前自願簽訂的行為守則——學生們被告知中國文化和社會規範複雜,人人要簽署不惹黨國的詳細行為準則。

「文化和社會規範複雜」,語義真是難拿,中國文化複雜麼?一台神韻晚會,迷倒千百萬中國文化以外長大的西方人,人人都看懂了,人人都不覺得複雜,多少政要總裁大腕明星讚不絕口,覺得正統中國文化真是高雅又好懂。

那「社會規範」指啥?無非是只許黨國自摟,不許百姓自由,規範從言語到行為,必須學習NBA的緊逼盯人,自由扣籃,想都別想!犯忌,黨國有的是大獄和特色洗腦班恭候。你想,北牛頓校方怎麼能對孩子表達清楚黨國規範?只好嚇唬願意到黨國旅學的孩子:低頭吃你的烤鴨,抬頭玩兒你的長城,能聽懂敏感詞也假裝聽不懂,更不能說出口,不然小心這是你最後一次去黨國,或者更難聽點,小心再也見不到你爸媽——聽過黨國囚犯洗臉死睡覺死的「傳說」麼?

我真為美國孩子難過。他們本來那麼簡單,卻要揹負如此沉重的精神重擔。不過大虎真是美國式英雄,骨頭挺硬。當時被美方帶隊要求向范校長道歉(這不滑稽麼,他又沒打沒罵老范,為啥要向范道歉?)。大虎是這麼「道歉」的:我感到作為這個星球上的人類,我有不可剝奪的言論自由的權利。

其實,中國孩子心裏不會這麼想麼?也不一定,只不過大虎敢說,沒有後果——也就是被監管5小時;黨國孩子試試,不扣你「妄顛」,也得讓你忘憂——再也不用為高考鬧心:××,你被取消考試資格,范校長批示送你去「法制培訓中心」過沒有高考的幸福生活。

大虎早就聽說過六四慘案,深深同情暴政下的中國人,還把肉身擋坦克的英雄王維林照片掛在臥室牆上,表達自己對英雄的崇敬。為此,他等來了表達自己鮮明感情的機會,也為此付出被黨國跨國籍維穩5小時和自己無法參加畢業舞會的代價,親身體驗了黨國社會的複雜、美國老師的懦弱。但是,我們神智正常的人類都會覺得,這種付出值得。因為,沒有了自由只剩下自摟,人就淪為獸。

大虎秀出了尊嚴,因此我覺得他是英雄,雖然只是寫了三句話給中國同輩,但一點不比指著毛澤東說「你是個魔鬼」,指著鄧小平說「你是殺人犯」,指著江澤民說「你是癩蛤蟆」差事兒,因為他知道後果,而且做了。

自此,除了007、蝙蝠俠、蜘蛛俠、鋼鐵俠……美國英雄崇拜文化裡又多了個真人俠——王大虎。沒準叫王大虎的同胞都會沾點俠氣:報出名號,就讓知道這個故事的人生出對自由的聯想。

文章來源:《新紀元週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