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長青:烏托邦像毒品吸引知識分子

Facebook

90歲的美國共產黨總書記格斯.豪爾(Gus Hall)在2000年去世時,《紐約時報》發表了「美國的布爾什維克」的專題社論,給這個自由世界的「列寧」蓋棺論定。

21歲那年就到莫斯科的「列寧學院」受訓的豪爾,1959年成為美國共產黨總書記,一直到他嚥氣,還在信仰共產主義。他在晚年譴責戈爾巴喬夫和葉爾欽是「把船毀沉的水手」,稱讚北朝鮮是「抗衡西方的最新奇蹟」。《紐約時報》的社論說,豪爾的離世,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

由於美國憲法保護結社和言論自由,共產黨在美國一直合法存在,總部至今仍在紐約曼哈頓的一棟八層大樓裡,仍出版自己的黨報《世界人民週報》,並設有電腦網站,不僅宣傳共產主義,還列有各州分部的聯絡信息,呼籲人們加入共產黨。

豪爾擔任美共總書記之後,曾四次角逐美國總統,1976年得票最多的那次,才是五萬九千張。成員越來越少的美共,多年來一直靠蘇聯提供經費存活。美國作家葛若(D. Grarow)在專著中披露,「從五十年代中期開始,蘇聯每年向美共提供一百萬美元。」英國BBC網站曾報導說,「僅九十年代頭七年,蘇聯就給了美共四千萬美元。」

豪爾的去世,雖然標誌美共走近末路,但它並不意味著共產主義理念在西方死亡,因為支撐它的根基之一的「烏托邦」仍是相當多知識份子的理想。「烏托邦」(Utopia)這個詞有兩層意思:完美之地;但不存在。從十六世紀莫爾(Thomas More)寫的《烏托邦》一書,到近代數不清的這類作品,顯示人類,尤其是知識人對完美主義的幻想。更糟的是,烏托邦不僅作為「完美」被追求,而且被作為治療「不完美」的藥方,於是人類出現了共產主義大災難。

追求完美,製造災難

蘇聯解體後,美籍日裔學者福山(F. Fukuyama)發表了「歷史的終結」一文,曾引起很大反響。他指出共產主義在蘇聯和東歐國家的崩潰,證明自由主義打敗天下無敵手,「歷史已終結」。但實際上福山的結論過於樂觀,他忽視了共產主義根基之一的「烏托邦」理念,在西方知識界仍有巨大的市場。

西方的左翼政黨,都有人數眾多的左翼知識份子支持。他們的基本理念仍在「烏托邦」的框架內,都是追求完美主義,想建立理想社會,強調平等,均貧富,實行高福利(不得不高稅收),排斥市場經濟,擴大國家職能,由政府統籌社會。

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的政見,相當反映這種左派的烏托邦理念——要實行全民醫療保險,政府包辦學校,減免窮人稅收,提高福利,提高最低工資,增稅等。這種理念和共產主義有相通之處,美國共產黨的電腦網站(http://www.cpusa.org)呼籲共產黨員支持民主黨總統候選人,並主張政府包辦學校,一律免費;國家提供全民醫療保險,向富人和企業徵高稅,反對市場經濟,均貧富等。

這些口號和訴求聽起來「動聽」,看上去「悅目」,但實行起來,結果往往是災難。因為均貧富的平等,就是「劫富濟貧」,最後大家一起窮。如同法國一句著名幽默所言,「左派喜歡窮人,結果製造出更多窮人。」擴大政府職能和公有成份,不僅造成更嚴重的官僚主義,而且由政府包攬、設計社會,本身就帶有極權主義色彩。當「均貧富」和「平等」成為一個社會的價值取向時,人的財富不僅受到威脅,最後自由也會被剝奪。

當然,一個社會不能對窮人根本不管,人類應該有同情心。但這種「管」必須在相當的限制之內。因為「人之初」不是「性本善或惡」,在某種意義上說是「性本懶」,如果一味給窮人福利,等於僅給他魚吃,而不迫使他去釣魚,只能助長人的懶惰,結果這種「同情」,會導致他永遠貧窮。同時,政府強行對那些勤奮勞作者高稅收,然後將高福利分配給不勞而獲者,這樣既不公平,又造成經濟發展滯緩。

烏托邦理念,媒體的主旋律

美國經濟所以強盛,很重要的因素是保守派共和黨和右翼知識份子多年宣揚「反烏托邦」。共和黨總統布什的主要口號,就是恢復「里根主義」,繼續美國前總統里根的理念。「里根主義」有三個核心︰反共產主義;反大政府;充分自由市場經濟。其根本價值取向是,強調個人,強調自由,而不是像左派那樣注重的是政府和平等。

但美國左派仍有相當大的勢力。大學、好萊塢、主流媒體,是左派知識份子的三個大本營。在總統大選之際,美國最主要的四大電視台(CBS、ABC、NBC、 CNN),四家大報(《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洛杉磯時報》、《今日美國報》),以及兩大新聞週刊(《時代》、《新聞週刊》),主旋律都是左派理念,支持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烏托邦的理想,那種誘惑人的完美境地,仍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的知識份子。

不久前,紐約公共圖書館曾展出一個名為「烏托邦︰西方對理想社會的追求」的展覽,展出了約四百件關於烏托邦的書籍、電影、繪畫等,其中有納粹和蘇共的烏托邦宣傳。記者對此報導說,「烏托邦承諾給人們更完美的世界,結果是不可忍受的災難┅┅就像《1984》和《勇敢的新世界》(Brave New World)所描述的那樣。」

雖然共產主義今天在全球已走到尾聲,但烏托邦的幻想,仍像毒品一樣吸引著無數知識份子,所以「歷史」遠沒有「終結」,人類絕不可樂觀。

(原載《開放》2000年11月號,原題︰共產主義和美國總統大選)

文章來源:曹長青網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