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存銀行不再保險 央行醞釀相關法案

Facebook

【新唐人2014年5月4日訊】(新唐人記者李劍綜合報導)銀行也會破產,錢存在銀行不再保險?中國央行發布《2013年中國金融穩定報告》稱,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的各方面條件已具備,內部已達成共識,擇機出台並組織實施。這被外界普遍理解為,國家不再為儲戶商業銀行存款兜底,允許銀行破產倒閉,一旦銀行破產,儲戶存款賠償方面可能要出問題。

中國央行近日發布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4)》提出,剛性兌付增加金融體系的整體風險並引發道德風險,應予以有序打破。

5月4日,新華社經濟分析師王鶴刊文重提這一警示,列舉數據警告今年近萬億元到期信託的風險。

文章指出:「信託違約事件正在真實上演。」文章援引中信證券研究數據,預計2014年將有7966隻集合信託產品到期,規模共計達9071億元;考慮到結合利息支付等因素,今年僅集合信託需兌付的本息將近1萬億元。

除了央行報告警示,文章也提到銀監會近日下發的《關於信託公司風險監管的指導意見》,意見中首次鮮明地提出按照「一項目一對策」和市場化處置原則進行風險處置,重點強調了「賣者有責」基礎上的「買者自負」意識和第三方銷售問題。

這被認為是為信託公司防範營銷風險、緩解剛性兌付壓力的重要舉措。

吉林信託總規模10億元的「松花江77號」產品已連續六期逾期未兌付,解決方案至今未出。

文章預計,類似這樣的違約事件今年可能還將上演,同樣來自中信證券的的數據顯示,今年僅集合信託需兌付的本息將近1萬億元。其中,房地產、地方融資平台類信託佔比最高,分別達27.34%和24.82%,到期規模預計分別為2479億元和2251億元。

因違約風險上升,新增信託資金開始下滑。用益信託工作室數據顯示,今年1-4月,集合信託融資規模2546億元,同比下滑近20%,房地產信託近期則出現更為慘烈的下滑。

文章援引專家觀點稱,受新的信託資金流入減少影響,那些原本期待通過借新還舊展期的產品風險可能暴露。

銀行不倒神話破滅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2013年中國金融穩定報告》稱,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的各方面條件已經具備,內部已達成共識,可擇機出台並組織實施。

通俗理解就是,國家不再為儲戶在商業銀行的存款兜底,允許銀行破產倒閉,一旦有銀行破產,儲戶的存款將由存款保險機構賠償,但賠償有一定限額。

央行官員透露,未來有銀行機構退出市場,國家也不會百分百買單,而是按照「利息全免、本金打折、有限收購」的原則來處理。

中國社會經濟學家何清漣指出,中國的銀行破產了好多企業,但中共當局控制言論,這些局部的訊息很難被外界知道,有些乾脆就不宣告破產,然後由政府出面來解決,銀行破產,儲戶存的錢賴就賴掉了,存戶的錢也就血本無歸。

她舉例說:「當時海南城市發展銀行的破產的時候,報導了一下子后,立刻被限制住了不讓再報導,後來我到海南才了解到的情況,就是過了一年多,才由工商銀行銀行接盤,到最後接盤處理這些欠銀行的重複的欠款。」

何清漣介紹說,他們處理的方式就是,不管提多少錢容許你每天排長隊領取一千元,如果你要有個一萬塊錢,排十次長隊,而且每天要限量,每天不公布今天發放多少人,然後由他們隨機決定,比如一天發放這20個人,這20個人排一整夜隊,可能能領到1000塊錢。

何清漣指出,雖然中共當局控制的很嚴不讓民眾知道這些事情,但是不意味說中共可以無限制的這麼樣的控制,這些問題總有一天要爆發出來。

杭州某國有銀行理財經理說,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儲戶一定要做好兩個轉變,一是觀念轉變,不能再迷信銀行不會倒閉了,要有風險意識,把銀行當作一般企業來看待,經營得不好,一樣會關門。

二是儲蓄方式轉變,大額存款盡量分開存放,也就是雞蛋要放在不同的籃子里。這樣萬一一家銀行發生風險,也不至於損失過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