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反服貿學運讓中共踢到鐵板

Facebook

【新唐人2014年3月31日訊】香港明報昨天(30日)刊載對台灣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吳介民先生的專訪文章。吳介民指出,從某個程度上講,反服貿是從香港學到的教訓從而做出的反抗。北京這次踢到鐵板,說明不是通過國共平台就能為所欲為。

吳介民對明報說,要理解《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和服貿,時間需追溯到2005年3月,中國當時通過《反分裂國家法》,十條條文均針對台獨,其中列明當「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等三種情況下,中國將會採取非和平手段解決台灣問題。而一個月後,時任國民黨主席的連戰率團訪問中國。一年後,連戰到北京參加國共經貿論壇,除政界外,還有不少台灣商界重量級人物隨行,「國共第三次合作」不脛而走。

吳介民把在國共合作下獲得特殊利益的台灣權貴和家族叫作「跨海峽政商聯盟」,其中典型例子包括蔡衍明的旺旺、郭台銘的鴻海、王雪紅的宏達電,及連戰家族、江丙坤家族等。它們總部在台灣,生產線在大陸,市場遍布全世界。它們是台資、也是中資,穿梭兩岸,左右逢源。台商在大陸得到地方政府在稅務、土地、環保政策等方面的便利。讓利的另一面是控制:昨天可以給你減稅,今天便可告你逃稅;今天讓你通過環保檢查,明天勒令你停產。

台資一踏入大陸便難以回頭,這跟北京的政治意圖有關。台灣的金融業合起來,還比不上中國工商銀行,當台灣金融業被大陸吞進去,那台商可能借不到錢,你若不聽話就會被掐住。

吳介民以奇美事件為例。90年代末進入大陸,在江蘇鎮江設廠的奇美是台灣老牌廠商,老董事長許文龍為台灣大資本家。2004年大陸地方政府以環保為由禁止奇美取道長江運送化學品,令奇美一度考慮關廠。

中共官方喉舌《人民日報》在2004年曾刊文「不歡迎在大陸賺錢,又支持台獨」,點名許文龍有台獨傾向。許文龍的退休感言曾寫道,敢到大陸投資,就是不搞台獨,所以奇美在大陸的發展就會更加興旺。2012年台灣總統大選前,有財團輪流出來挺九二共識,其中之一的便是奇美的新董事長。

經濟和政治從來緊扣,中共正是利用這些政商關係來左右台灣內政,「以商圍政」的「白蟻效應」侵蝕台灣民主根基。

吳介民認為,服貿的經濟效益並未必如想像般,大陸對台企開放有各種限制而且不對等。台資進入大陸,不是要跟陸資合資,就是要限制台商出資比率,或把經營範圍限制在福建。而中資進入台灣反而大多可以獨資、合資及合夥等。從印刷業來看,服貿將吸引國營背景、財力雄厚的中資企業來台,以低價競爭衝擊台灣中下游產業鏈,長久來看,或可掌握台灣一定程度的文化主導權。

另外,即使「中共讓利說」成立,從中受惠的也僅是金融、電訊等行業的大資本家,一般百姓很難分得一杯羹。

吳介民指出,香港和台灣同時活在專制大國的威權政治與版圖擴張的的陰影下,如同一對「亞細亞的孤兒」,更應該加強交流反抗經驗。考察香港,台灣就明白為什麼會有服貿協議,為什麼會有旺旺中時。台灣跟香港公民社會學習,了解香港怎樣反抗,哪些有力,哪些無力。從某個程度上講,反服貿是從香港學到的教訓從而做出的反抗。北京這次踢到鐵板,說明不是通過國共平台就能為所欲為。跨國串連不得不做,也不能害怕做。中共就是要恐嚇你,他愈不喜歡的事你愈做,他才怕你。

吳介民表示很佩服香港,反國教是一群高中生做到的,真的把國教擋下來。香港不需沮喪。台灣從香港學到很多。

他還說,過去台灣的運動,若沒有學生、公民社會及自由派的媒體學者去反媒體巨獸,旺旺可能早就吃下有線電視網路。壹傳媒也沒有賣給紅色商人。如果什麼都不做,局面肯定完全不一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