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中國空氣污染危及嬰兒大腦發育

Facebook

【新唐人2014年3月22日訊】(新唐人記者公孫覺綜合報導)中美兩所大學聯合研究發現,母親曾暴露在污染空氣環境中出生的嬰兒,關係到兒童神經認知發展的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遠遠低於相對正常環境下出生的嬰兒。中共幾十年片面追求GDP增長殺雞取卵式發展造成空氣污染越來越重,對中華民族子孫後代的影響越來越讓國人擔憂。

3月20日,騰訊財經援引彭博社的報導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和重慶醫科大學在重慶市銅梁縣進行了一項歷時5年的研究。在得知2004年當地一家燃煤電廠將關停之前,研究人員在2002年招募了一些孕婦,收集了分娩時的臍帶和母體血液,隨後等到新生兒成長到兩歲時進行了神經發育評估。2004年5月,銅梁縣關閉了這座電廠,更換為國家電網公司的電力系統之後,於2005年研究人員又招募了一些孕婦做同樣的對比試驗。兩次共招募了150多位孕婦。

2007年試驗結束,研究人員發現,相比2005年出生的兒童,2002年誕生的兒童的頭部尺寸較小,並且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也遠遠低於2005年的小組,而這種蛋白質關係到兒童的神經認知發展。

研究表明,相比電廠關停後出生的嬰兒,那些母親曾暴露在環境污染中的嬰兒的臍帶血中,有種對於兒童的大腦發育至關重要的蛋白質明顯過低,導致這些兒童在兩歲時接受的測試中表現出較差的學習、記憶能力。

2004年5月銅梁縣這座電廠更換為國家電網公司的電力系統之前,這座電廠是該縣主要的空氣污染物來源,排放物達到每立方米空氣2000微克顆粒,是美國排放標準的八倍。這座電廠還曾排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重金屬物質。

研究最後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如果母親置身於環境污染中的話,發育中的胎兒也會受到污染的有害影響,而這時恰恰是胎兒大腦、心臟等器官細胞開始成長的時候。

報導引述達特茅斯學院的病理學教授包黎明的話表示,需要進一步研究污染對胎兒造成影響的機制,但是基因突變會傳承下去,造成長期的影響,如果細胞損壞的話,將很難逆轉。

而哥倫比亞大學學者唐德良表示:「當我們比較電廠關閉前後出生的兩組嬰兒時,我並沒有意料到會出現這麼明顯的區別。這也顯示出環境政策會對當地居民產生多麼大的影響。」

環境污染嚴重 大陸畸形兒數量驚人

據中國媒體報導,大陸無數的煤礦坑造成嚴重的空氣與水污染,2001年起新生兒畸形增加近四成,每30秒就有一個畸形嬰兒誕生。

據悉,中國每年2千萬新生兒中,先天殘疾兒童總數高達80萬至120萬人,占每年出生人口總數的3%到5%,並且大約有30萬嬰兒出現「明顯的畸形」。

數據顯示,北京的出生缺陷發生率近年來有所上升,2012年的出生缺陷發生率達到了近千分之二十,每年出生4000餘名缺陷兒。

2013年9月11日,河北省婦幼保健中心發布該省最新出生缺陷發生率監測報告,平均每年出生缺陷兒約4萬-6萬名,約佔年出生人口的4%~6%。

統計顯示,常見的出生缺陷包括先天性心臟病、唇齶裂、外耳畸形、先天性腦積水和神經管缺陷等,不僅嚴重影響患兒家庭幸福,還造成了巨額經濟負擔,嚴重影響經濟社會的發展,據統計,平均每個先天愚型和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在生命周期內,會增加84萬和13.2萬元經濟負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