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陳凱歌-「搜索」生活的真相(下)

Facebook

【新唐人2014年03月02日訊】新聞週刊(412)陳凱歌是中國第五代導演的代表人物之一。2013年底,他的影片「搜索」在北美公開上映。上個星期,我們播出了本臺主持人方菲對陳凱歌訪談的上半部分。下面我們一起來聽聽這次訪談的下集。

從最早的黃土地,到為他奪得多項大獎的霸王別姬,到後來的梅蘭芳等,陳凱歌的電影,往往都帶有濃厚的歷史和人文色彩。霸王別姬後,陳凱歌也嚐試過一些大製作的片子比如無極,但並不成功。2012年他最新一部電影搜索,講述的卻是網絡時代的都市生活,有人評論「更像是馮小剛的電影」。接地氣也好,妥協也好,對於陳凱歌來說,也許,他只是真實表達自己而已。

現實因素的制約

方:很多時候人在江湖 有點身不由己,那很多現實因素的制約,有的時候和你對這個真的要求或者是追求會有矛盾,那這種時候你怎麼對待呢

陳:生活裡做不到完全真 能理解電影裡得真 我是這感覺連電影裡都是假的,那你這兩邊都是假的

方:可是電影您想拍成甚麼樣就能拍成甚麼樣,就是說

陳:那得看你自己是不是真人了 你本身就假 然後您拍那電影 它真不了 是這事吧

關於寫書

方:以前30多歲的時候您寫的這個少年凱歌,有沒有想接著寫下去,再出書啊

陳:哎喲這都偶然得之,當時啊,沒出於甚麼了不起的想法,是想掙這個出版社那筆錢。你知道人家那錢給得挺高的那倒是

(挺接地氣的)

陳:不是 他那個時候在紐約做訪問學者,沒有錢,沒甚麼錢,說讓你寫本書,說這個然後能給你那個挺高的版稅甚麼的,挺具吸引力的。我就,但是我這個人做事,就是說,答應人家這事咱給人做好了,然後就坐那寫這東西,寫著寫著吧,就進去了,因為都是自己親身經歷過的事。所以寫得還算比較認真吧,應該這麼說

方:那現在沒有這種衝動想再寫嗎

陳:還是這話,你別老覺著,因為我寫的時候,我沒甚麼目的。我當時這麼感受,我就這麼寫了。現在你要寫,你就會有一個,首先要自己自問一下,你是不是想教育人家,你要想教育人家,書寫不好。你是不是想誒,你這個活到這個歲數了,你有這樣的生活經驗,你就想跟大夥…有時候人說分享,這詞啊 特危險,其實不是分享,他想教育人家。可是我覺得一旦有了這樣的想法,你這書寫不好。最好是沒目的。

關於佛教

陳:就是這樣說佛教的事 是你渴了的時候,人給你一杯水;餓的時候給你一口飯,是這事。它不是一個可以歸類到崇高的那個裡頭去的。它可以解決你的實際需要(就是說你覺得佛教是一種)它救你 它幫你

方:但是佛教對你最大的影響是甚麼呢

陳:做老實人不吃虧

方:所以你也喜歡老實人

陳:老實人得有趣,有趣的老實人,有意思。說這人是老實人,但特無趣,你這也不行

方:那過去你說拍電影要拍牛人,現在還是這樣想嗎

陳:就是你實現不了的事你放電影裡了,就是牛

方:那比如說你這個新片,這片裡誰是牛人

陳:這片裡誰是牛人,他不妥協啊,誰不妥協誰就是牛人;妥協了這肯定不牛 對吧

好萊塢電影和中國電影

方:談到好萊塢電影對中國電影的一些影響,我知道你以前說好萊塢的一些大製作的片子在你眼裡來看,只是一堆機器的運轉,它不能打動你。那你是不是覺得說,中國電影還是應該以這種文化內涵或者人性的東西取勝

陳:找不著自己的路,我覺得。要找到自己的(現在還沒找到)我不知道。我這麼說大家可能也不一定都同意。我覺得得找自己的路,還是這個路子。人家是找到自己的路,那個甚麼是自己的路,我們說叫個人主義,個人主義就是美國的路,美國夢就是個人主義的夢,不會更多。它最關鍵的東西就在這兒。所以你說這個人類與機器人的戰爭,外星人的戰爭,他說這突出的還就是這一點,它對於你個人,對整個社會,它是一種激勵,激勵個人去努力奮鬥,這個就是說到底就這麼簡單。

那我們是甚麼? 中國有那麼長的歷史,那麼豐富的文化,它不是移民國家,是吧。它爺爺 它爺爺都在這住,到這輩還是它,是吧,所以它那個要講述的東西,那個東西是跟這個應該不一樣的,不完全一樣。所以我說就是要找自己的路,就是這個。

年輕一代的導演

陳:現在凡是已經開始拍作品的導演總的來說 沒有脫離開這個系統

方:沒有脫離開哪個系統

陳:就是我們現在這個大的幾十年,上百年以來的這個文化系統,都還在這個系統裡頭。我們期待看到,真的就是怎麼說呢,就是有一個極大變化的那一代還沒出來呢,還得等一等,還得等著看看。現在我覺得個人你有多大能耐,你是社會歷史條件的產物,誰都逃不脫的。你都是這個環境的產物。這個條件的產物。

方:將來這中國的不也是

陳:那大環境如果變了呢?大環境,我的意思在文化上,是吧國力上,想法上,觀念上都有了很大變化的時候,那個時候可能會出,就是跟這系統只有關聯而沒有存在感的那一波人,那就厲害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