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的中國父母(視頻)

Facebook

【新唐人2013年12月28日訊】 (美国之音) 中國長期執行的強制性的獨生子女政策,其負面效果是多方面的。由於種種原因,一些獨生子女的父母中年不幸喪子,白髮人送黑髮人後,而他們的老年生活如何度過,已經成為中國城鄉社會不可迴避的現實社會問題。

中國獨生子女政策帶來的社會影響是多方面的。獨生子女因故死亡後,不能繼續生養的父母,老有所養的問題似乎非常突出。

今年五十歲的施惠女士(音),靠在朋友的一家服裝店打工為生。她的最大不幸是中年喪子。儘管她已經從喪子之痛中的陰影中逐漸走了出來,然而對自己和老伴,老年生活的憂慮不時困擾著她。沒事時,她總是坐在沙發上,打開手機,凝神撫摸著屏幕上兒子的遺像。他的丈夫,比他僅年長一年的田連蒲(音),悶不作聲,只是一個勁坐在沙發上抽煙。

施惠女士說出了自己的憂慮:「我們也挺擔憂的。不光是經濟方面,也從自己的生活上面。如果沒有病,到老了也存在很多問題,例如生活起居、行動方面、都會困難。例如上醫院看病,還有平時買生活日用品。年歲越大行動起來就越來越不方便。」

看來,這類家庭擔憂的不僅僅是孩子是否能夠為來人提供經濟上的支持。中國人傳統的「孩子老婆熱炕頭」樸實夢想,其實並不奢侈,只是一個孩子夭折出事後,這個夢想就毀於一旦了,而社會化養老似乎也不能從心底裡徹底解決所謂「失獨」父母的生活隱憂和心理需求。

施惠說:「如果要是把他們放在普通的養老院,執行起來也很困難。另外我們也不願意住在那裏,因為過年過節人家子女去探視的時候,我們就會覺得,感受上面接受不了。所以我們更願意我們這些人能夠單獨在一起。」

統計顯示,失去獨生子女的中老年夫婦數量似乎並不少見,如果加上獨子生有殘疾,指望不上他們為父母養老送終,因獨生子女政策而造就的中國這類家庭數量將會更加可觀。

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院長彭希哲教授說:「政府在方面應該承擔責任。對於『失獨』的老人和家庭,應該給予適度的幫助。這些幫助應該不僅僅局限在經濟方面,也應該包括在以後的照料方面,以及生活過程中。方方面面都應該有,而這些方面並不是一百塊錢,兩百塊錢能夠解決的。」

新年將至,不久就將是中國注重閤家團圓的傳統節日。有關專家說,社會不要輕視喪子獨居的中老年人的心理狀況。中國說,1980年代以來實施的一胎化,使得中國少出生了四億人,有效提高了國民生活水準。不過,受中國獨生子女政策的影響,失去獨自的父母們的生活福祉牽動千家萬戶,新的人口政策允許第二胎的消息,對於這些人是遲到的好消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