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被禁的「年度最具影響力經濟學家」張維迎

Facebook

【新唐人2013年12月19日訊】(新唐人記者秦雪、林妙音採訪報導)對「反腐敗」問題亦頗有見地的「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原「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張維迎,在2012年12月19日,曾在年度觀察家年會暨第二屆中國改革峰會上發表了《反腐敗的兩難選擇》演講,指出腐敗可能亡黨,但不可能亡國。

2013年12月18日,《財經網》刊文,張維迎說出「我們需要政府,是為了保護個人的自由,保護私有財產,但由於政府有權力之後,它很可能就越出了這樣一個範圍,走向侵害自由,侵害私有財產。這個時候它和它的初衷就完全不同了。」的言論。

而就在前兩天,12月16日,張維迎被大陸媒體《網易》授予「年度最具影響力經濟學家獎」。不過,張維迎的獲獎感言「經濟學家須有真正獨立的精神」,目前正遭到中共當局封殺。《網易》的相關報導亦已刪除。

18日,張維迎接受《新唐人》記者採訪,再次談及中國的經濟學家要堅持獨立精神、「計劃經濟是一個非常錯誤的理念」、「計劃經濟跟專制獨裁的關係」,以及政治體制改革等問題。

記者:關於您最近獲得最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我想就那個獲獎採訪一下您。您在致詞當中說,經濟學家需要有真正獨立的精神,為什麼這麼說?

張維迎:因為人類經濟學家你要有自己的觀點來影響社會,你只有獨立的話,才是自己真正的觀點。如果你不獨立的話,你只是在重複別人的觀點,那這是沒有價值的。

記者:那為什麼說經濟學家他是在一個專業性的這樣一個範疇,為什麼您強調要有真正獨立的精神?

張維迎:因為在現實中你會受到各種誘惑。還有可能包括一些政治的問題,所以堅持獨立精神來講,尤其在中國,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所以這一點要特別強調一下。

記者:你為什麼認為中國這樣的環境,很難有獨立的精神?

張維迎:我覺得很大一部分在中國還有言論思想的不自由,輿論的控制,好多的觀點人們還是不能夠自由的表達。加上各種現實利益的誘惑,使得在中國堅持獨立思想難度比較大。

記者:您看到中國經濟學家缺乏真正的獨立精神嗎?

張維迎:我覺得好多缺乏獨立的精神,好多經濟學家缺乏獨立的精神。但是這不光是經濟學,整個在中國來講,幾乎所有的科學都存在這個問題,包括社會科學,甚至包括一些自然科學。

記者:經濟學家缺乏真正獨立精神會帶來什麼後果?

張維迎:如果你沒有獨立精神,就會人云亦云。然後可能在社會當中,長期存在的一些錯誤的觀念,錯誤的理論,也得不到糾正。而按照這種錯誤的觀念,錯誤的理論去制定政策,指導改革,它都會帶來一些對社會不利的後果。

記者:那麼您在致詞中說「他們以為計劃經濟可以為他們帶來最大的經濟利益,現在知道這是一個非常錯誤的理念」。為什麼說這是一個非常錯誤的理念?

張維迎:其實人的行為除了受利益的影響,也會受觀念的影響。那麼我們人的認識很有限。如果你接受一種錯誤的觀念,你按照這個錯誤的觀念去做,自然它就對社會帶來一些損害。就是給你自己也會帶來損害。你以為這是好,實際上對自己並不好。

像我舉的計劃經濟,當時搞計劃經濟,好多人覺得計劃經濟對所有人都好,但事實證明它對所有人都不好。但如果我們有一個自由討論問題的空間,人們可以自由表達意志的話,可能很早就有人會提出對計劃經濟的批評。這樣幫助我們澄清一些認識的誤區,那計劃經濟的損害就不會那麼大。或者它可能延續的時間就不會那麼長。

那如果大家不能自由的表達,如果官方說計劃經濟好,大家都只能說計劃經濟好,那新的思想就不容易出來。人們可能在這個長期的壞的理念或不好的理念指導下,在一個不好的制度下,去工作,去生活,這就給人們帶來更長期的損害,包括利益的損害。

記者:為什麼說計劃經濟是一個非常錯誤的理念?

張維迎:那是因為計劃經濟本身剝奪人的自由,它不尊重人的權利,包括產權,包括人權,它也不能使人的創造力特別是企業家精神能夠發揮出來。所以等於扼殺了人的創造性。而我們人類的進步,我們生活的改善,其實都依賴於我們人的創造性。這種創造性一開始可能只是一個想法,一種思想,這種想法、思想最後可能變成某種物質產品,然後我們的社會才會進步。計劃經濟它把人的創造性,人的主動性、自主性,全部給扼殺掉了。所以它不大可能給人類帶來好處。

記者:為什麼計劃經濟在中國長期占據壟斷地位呢?

張維迎:其實它最初是人類一種錯誤的理念,錯誤的認識。大家以為市場經濟又有經濟危機,又不平等,那麼人們追求平等,以為計劃經濟就可以解決人的不平等,但事實上,計劃經濟沒有解決人的不平等。在計劃經濟下,人與人之間更不平等,這種不平等不是基於市場自由交換造成的,而是基於某種特權,某種壟斷的權力導致的。那麼到後來,一旦這種錯誤的思想變成一種體制、一種制度之後,也會產生既得利益者。那麼既得利益者他們又積極去維護這種體制,過去計劃經濟有特權的人又積極維護這個體制,所以這個體制改起來也就更難了。

記者:您在致詞中說「正是這樣一個錯誤的理念,導致我們人類歷史上一個巨大的災難」,這個「巨大的災難」指的是什麼?

張維迎:你像在計劃經濟下生活的國家,他們人民的生活都很貧困,還引起其他的甚至生命的一些損失,像中國搞的這個大躍進,還有最後文化大革命,它造成數千萬人生命的損失,這當然是人類歷史上非常大的災難。像蘇聯這種體制也一樣,蘇聯人民長期生活在壓抑,不僅沒有自由,而且生活在一種食品用品都高度短缺的情況下。我想相較於自由世界來講,當然它給人類帶來的災難是很大的。

記者:那麼計劃經濟跟專制獨裁是什麼關係呢?

張維迎:最初搞計劃經濟並不是想去獨裁的,但是他要搞計劃經濟,他必須把政府權力集中起來,時間長了之後,它就變成獨裁了。或者你要實行計劃經濟,一定要剝奪個人的自由,剝奪個人的自由的話,它就是一種獨裁。如果一個社會不剝奪個人的自由的話,那麼你是不可能由政府的命令指揮個人,你讓他幹什麼他就幹什麼。如果每個人都有自由的話,他總是希望自己做出選擇。他可以自由的表達,或自由的選擇就業,自由的選擇開辦工廠、企業。那這個計劃經濟不可能存在。所以計劃經濟它要是存在一定是剝奪好多個人的自由。

記者:那麼在中國來說,去除計劃經濟跟政治上去除專制獨裁是不是緊密相關的?

張維迎:計劃經濟下,其實經濟和政治是不分的,沒有辦法分開的。政府的權力本身就是一種政治的權力,那麼在計劃經濟下,政治的權力又取得了統配所有的資源,所有生產要素的權力。所以在計劃經濟下,經濟的集權和政治的集權它是統一的。

記者:在中國來說,從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是不是就是跟政治體制改革是緊密相關的?

張維迎:從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它首先就是給人自由,給人選擇的自由,給個人擁有財產並且能夠保障這種財產安全的這樣一個法律條件。所以經濟體制改革和(針對)計劃經濟進行的改革,在任何意義上講他們的作用都是政治體制改革。

記者:在中國如果要實行市場經濟,政治上要進行哪些方面的改革?

張維迎:那政治上當然就有好多了,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經濟上,你首先要確立私有財產制度,確立自由企業制度。政治上的話呢,你首先要實行法治,因為只有在法治的制度下,個人的自由和財產的權利才能得到制度上的保障。那麼更長遠一點的話,包括政治的民主化,都應該屬於改革的一部分。

記者:中國的現狀離這些要求還有多遠?

張維迎:我覺得還有相當的距離。儘管中國過去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在好多方面,比如法治方面還是差的很遠。因為現在政府的權力仍然非常大,人們在政府權力特別大的情況下,個人的自由就很難得到保障,再延伸下去它的腐敗啊等等一些問題,這些對經濟發展都會帶來不利的影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