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緣何給蔣介石建神社?(组图)

Facebook

【新唐人2013年12月13日訊】第二次世界大戰结束日本戰敗,蔣介石「以德報怨」,反對分區佔領日本,放棄戰爭賠款……將200多萬軍民即行遣歸日本。由此,日本人為了紀念中華民國前總統蔣介石(中正)公,在日本的愛知縣幸田町建了一座中正神社。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在廣播中宣布了停戰詔書。就在天皇發表停戰詔書同一天,當時的國民政府領導人蔣介石也發表了由自己親身執筆起草的《抗戰勝利告全國軍民及世界人士書》的廣播講話:

「……我說到這裏,又想到基督寶訓上所說的「待人如己」與「要愛敵人」兩句話,實在令我發生無窮的感想。我中國同胞們必知「不念舊惡」及「與人為善」為我民族傳統至高至貴的德性。我們一貫聲言,只認日本黷武的軍閥為敵,不以日本的人民為敵……我們並不要報復,更不可對敵國無辜人民加以污辱,我們只有對他們為他的納粹軍閥所愚弄所驅迫而表示憐憫,使他們能自撥于錯誤與罪惡。要知道假如以暴行答覆敵人從前的暴行,以奴辱來答覆他們從前錯誤的優越感,則冤冤相報,永無終止,絕不是我們仁義之師的目的……」

為此日本人在日本愛知縣幸田町建了一座中正神社。

墓碑撰文稱:本社是為了紀念中華民國前總統蔣介石(中正)公而建立的神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當日,蔣公曰:「以德報怨」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反對分區佔領日本,放棄戰爭賠款,反對罷黜天皇,200多萬軍民即行遣歸日本。由此,才有如今日本之興旺。想來對於戰敗國,這種寬容是各國領導人所未見的。大恩無以為報,特立斯社於此,以表誠摯感謝,永世不忘。

遣返200多萬日本軍民

在戰爭結束之際,日本在中國戰區滯留了總數在200萬以上的軍隊和日僑。蔣介石政府除了將岡村寧次等200餘戰犯盡數無罪釋放外,還迅速遣返日本在華軍民。據統計,共有2711951人被遣返,其中軍人有1231251人,平民1480700人。

在遣返過程中,蔣介石政府對這些日本軍民堪稱優厚。允許日本官兵與僑民攜帶一件盥洗具、一件毛毯、三套冬季衣服、一件大衣、三雙皮靴、三條短褲、三件襯衫、一件手提包、一件手提袋,另外僑民可帶1000日元,軍官可帶500日元,士兵可帶200日元的現款。

「與其他從南洋各國返日的人相較,從中國返日者的行李的確太多了」。這是岡村寧次在回憶錄中所承認的,連日本人自己都不好意思了。

不僅如此,國民政府在糧食供應上也有周密細緻的安排。據估計,三個月內為日本俘僑提供的糧食多達128.2萬余大包,如果按當時每包8000元計算,共需款102.574億元。

就在這種極為困難的條件下,蔣介石政府還想方設法為日本軍民返回日本提供交通便利。為了迅速遣返日本在華軍民,國民政府方面撥出了80%的船舶和70%—80%的列車,以致國內的緊急運輸活動都受到了影響。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以德報怨」,以極大的善意對待在華日本軍民,而同樣是在戰爭結束之際,在日本的中國俘虜和大批的僑民卻無人過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