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10月19日訊】台灣大統長基發生橄欖油攙雜其他油品、違法添加銅葉綠素等問題,引發消費者對台灣食品安全管理的質疑。無獨有偶,歐洲聯盟報告初稿顯示,橄欖油、魚產品和有機食品最容易出現食品詐欺情況。
據中央社引述美聯社報導,這份報告根據學術研究、警方紀錄和產業諮詢完成。根據報告,前十大最容易出現食品詐欺的產品是橄欖油、魚產品、有機食品、乳品、穀類、蜂蜜、楓糖漿、咖啡、茶類、香料、酒品和特定果汁。
學者表示,歐盟今年新規則強化認證制,以確保品質認證,包括「受保護原產地(PDO)」、「受保護地理區產品保護制(PGI)」及「傳統特色農產品保證(TSG)」,都是購買時參考依據。
歐洲聯盟是全世界最大的橄欖油生產及消費區,全球73%的橄欖油來自歐洲聯盟,橄欖油就如液態黃金,不論是在歐盟或是其他國家,需求每年增加。
從事橄欖油進口的廠商負責人劉中鈺表示,他們是與希臘克里特島的橄欖樹莊園長期合作,油品來源都是使用莊園橄欖,並在當地製造及包裝。他說,與歐洲莊園合作的好處是,從種植到生產都依照歐洲聯盟的標準,並取得「PDO」標章,品質有保障。
依歐洲聯盟網站介紹,PDO的全名是Protected Designation of Origin,直譯為受保護原產地,擁有這個標章的農產品原料要在特定產區種植,且需在該產區用傳統方式製造,產品也需具該產品特色,才能獲得認證。
台灣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國外認證機制也許可供有關單位借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