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10月12日訊】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開獎季節,全球關注。但有北大教授鄭也夫發出驚人言論,稱在中國受過12年中小學教育的人不會獲諾貝爾獎,因為這種教育體制會把人修理成一個考試機器。
諾貝爾獎開獎季節,彷彿成了對中國人的一種周期性刺激。今年,生理醫學、物理、化學、文學諾貝爾獎已經相繼開出,美國、英國、德國、比利時、加拿大等國科學家和作家各有斬獲,唯獨還沒有中國的。
據統計,從1901年到2012年的112年間,美國獲得諾貝爾獎的有298人,為世界之冠。英國有84人、德國66人、法國33人得過諾貝爾獎,分列第二到第四位。
而到目前為止,獲得諾貝爾自然科學類獎項的華人有8位,他們是李政道和楊振寧、丁肇中、李遠哲、崔琦、朱棣文、錢永健、高錕。這8位都是華裔。
兩大學者唱反調
大陸媒體報導,2013年9月29日,南京工業大學校長、中科院院士黃維在本科新生的開學典禮上做了一個長遠的驚人預測稱:十年之後的中國,像諾貝爾獎這樣的國際性重要指標將在中國大地出現應該將會成為常態,而不是個案。
不過,很快,北大社會學教授鄭也夫就唱起了反調。他在廣州的一場教育論壇上指出「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沒有一個在大陸受過中小學教育」,他甚至認為在中國受過12年中小學教育的人,即使進入哈佛耶魯等世界名校也不會獲諾貝爾獎,因為12年的中小學教育把人修理得已沒有了想象力和創造力,只是一個考試機器。
正如如鄭也夫教授所說,中國的教育確實沒有培養出一位諾貝爾自然科學類獎的獲得者。8位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中,也僅199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崔琦,曾接受過中國的基礎教育,他在上世紀50年代初期曾在北京讀過小學,後到香港和美國深造。
而獲得諾貝爾獎得主錢永健曾直對外界表示:「我在美國出生、成長,我不太會說中文,我是美國科學家,我不是中國科學家。但血統出身並不能決定一個人的身分,一個成功的科學家必出於一個開放的社會,自由的環境是培育科學家的要件。」
報導認為,在歷次政治運動中,知識分子反覆被念「緊箍咒」,政治權力曾經長期地成了學術問題的最終裁判,這扭曲了科學標準,科學精神,學術問題常常成為政治問題,政治權力甚至決定了是非標準,少有人敢踏入與雷區無異的學術「禁區」。這一切在「反右」和「文化大革命」中表現最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