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9月12日訊】在杏林錦園居住區,好幾棟樓的居民都在自家陽臺上懸掛一個很大的「臭」字,我算了下,有上百戶都這麼做。他們在用這種方式抗議旁邊好幾家工廠大量排放污染氣體。(9月11日《福建日報-東南網》)
真佩服中國人的創造力。集體「上街」表達訴求可能影響社會穩定,大家就通過網路向政府申訴,還得出了「上訪不如上網」這麼一條規律。就該案而言,估計各種辦法都不管用了,睿智的廈門人才想起了這麼個既經濟、持久,又簡便易行,且不會影響社會穩定的申訴方式。
應該說,這則消息徹底顛覆了我對廈門的印象,尤其是對集美區的印象。因為中國人瞭解集美,多數是從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創建「集美學村」開始的。在人們的印象中,集美應該是一個空氣清新,鳥語花香,自然環境優美,教育資源雄厚,文化產業發達,非常適合人居的地方。可處於集美的杏林錦園居住區,卻幾乎每天都有各種雜味的氣體隨風飄散過來,既有酸性的,也有濃烈橡膠味的,還有一些說不出感覺的刺激味氣體;尤其是到了晚上,氣體的味道更濃,睡前,居民只能關緊門窗。
中國連續20多年的閉關鎖國,令國民經濟走上了崩潰的邊緣。改革開放伊始,政府和普通民眾最大的公約數,就是「求發展」。但因為對工業化及其所帶來的污染認識不足,承接了很多發達國家淘汰的污染產業,不得不走上「先污染,後治理」的道路,付出了及其沉重的代價。即使社會已普遍認識到這條路不能再走的今天,很多欠發達地區,甚至一些發地地區的官員,為了貪圖短期「政績」,在GDP誘惑下,仍然在走這條「不歸路」,因此不斷導致「群體性事件」的發生,很多疑似污染的大專案,在群眾的集體抵制下偃旗息鼓,其中就包括廈門的PX項目。
筆者感到相當奇怪,如廈門這樣的旅遊城市,理應特別重視環境建設,或者按照某大領導的說法,就是應該「極端」重視環境建設才對。如果沒有青山綠水,沒有藍天白雲,誰還願意花錢去廈門吸MP2.5?
此外,廈門作為中國第一批經濟特區,應該具備「先發優勢」,如文中所介紹的那些化工企業,早就應該在產業轉移中遷離廈門島,怎麼還能繼續存在?更何況,這些企業嚴重污染,當地政府卻沒有按照要求,逼企業升級環保設施,更是難以理解。
而更不可思議的是,廈門市曾經發生的「PX項目事件」曾影響全國,而且至今還在影響其他地區PX專案建設。最終廈門只得將這個能夠給廈門市帶來「天量」GDP及巨額財政收入的項目讓給漳州,不幸的是,今年7月30日,該項目發生爆炸,網友「@夏目的貓咪先生_」7月30日淩晨發微博,同時附上了在遠處拍攝的古雷半島石油化工廠爆炸的四張「火光沖天」的照片。
按說,廈門經過「PX專案事件」後,理應痛定思痛,舉一反三,順帶對已有的污染專案進行一番全面的整治,免得市民借鑒「PX專案事件」經驗來逼迫政府關注污染專案。可「PX專案事件」發生6年之後,如此嚴重的污染卻長期無人過問,政府明顯是不作為。如今受害居民採用如此不得已的方式表達訴求,集體在陽臺上掛「臭」字,無疑是揭了政府的醜。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