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9月11日訊】(新唐人記者柳清綜合報導)在大陸膠東半島東部靠近海邊的民居村落中,有一種屋頂用海草苫成,堆尖如垛,淺褐色中透著灰白、古樸中透著深沉的民居。因為所用海草形狀酷似海帶,葉子比海帶稍窄,當地人俗稱 『海帶草』,於是這種民居也被俗稱為冬暖夏涼的『海草房』。
據大陸媒體報導,膠東半島沿海散落著一群別具一格的屋舍,在石塊或磚混結構壘起的屋牆上,有著高高隆起的屋脊,屋脊上是質感蓬鬆、繃著漁網的奇妙屋頂。這就是極富沿海特色的民居——海草房。
海草房多建在山東半島東部煙臺、威海的一些村莊。那裏地處沿海,夏季多雨潮濕,冬季多雪寒冷,在這種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下,當地居民根據長期在生活中積累起來的獨特建築經驗,建造出海草房。
建海草房最關鍵的步驟就是往屋頂上苫海草了。先從屋檐苫起,將理順的一劄劄草絲用杠子壓緊、上泥,一層層碼實。造就了海草房冬暖夏涼、舒適的居住環境。
據村民王永芳說,他不願意去樓房,這個房子冬天暖和,伏天風涼,方便。我們習慣了,不愛住樓房。他嫁過來後就一直住在這裏,對這棟老房子有了深厚的感情。
據統計,目前僅威海市就有海草房4000多棟。
據了解,一個海草房小院落如果出售的話最多值20000元,而維修一次少說也得15000元,這是很多已經不居住在海草房裏的居民不願維修的主要原因。
2006年9月,海草房建築工藝晉級爲山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這也讓當地政府和居民重新審視海草房的歷史價值和傳承意義。
海草房的建設最早可追溯到隋唐時期,真正進入繁榮發展階段,則到了元明清時期。經過長期的實踐和探索,先人們建造海草房的技藝不斷提高。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曾經遍佈膠東沿海地帶的海草房越來越少了,如今只有在山東省榮成市的一些村子裏才能看到成片的海草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