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欣賞】唐詩《杜陵叟》

Facebook

【新唐人2013年9月8日訊】

杜陵叟

白居易

杜陵叟,杜陵居,歲種薄田一頃余。

三月無雨旱風起,麥苗不秀多黃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干。

長吏明知不申破,急斂暴徵求考課。

典桑賣地納官租,明年衣食將何如。

剝我身上帛, 奪我口中粟。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鉤爪鋸牙食人肉?

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惻隱知人弊。

白麻紙上書德音,京畿盡放今年稅。

昨日裡胥方到門,手持尺牒?鄉村。

十家租稅九家畢,虛受吾君蠲免恩。

【作者簡介】

白居易(公元772-846),字樂天,是唐代有名的大詩人,「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他的詩語言通俗、明白流暢,在風格上自成一體(世稱「元白體」)。 他長於各種詩體,特別是敘事長詩,其中「長恨歌」和「琵琶行」是其代表作,對後世影響極大。

【字句淺釋】

解題:公元808年,江南廣大地區和長安周圍遭受嚴重旱災。作者上疏陳述民間疾苦,請求減免租稅,唐憲宗准奏,還下了罪己詔,而實際上卻是個騙局。作者便寫了此詩予以揭露。薄田:土地貧瘠的田。頃:古代土地面積,等於一百畝。申破:向上級講明。考課:對官吏政績的考核。典:抵押。帛:絲織品的總稱。粟:通稱糧食。物:人,公眾。惻隱:對他人不幸表示憐憫。白麻紙:在唐代,皇帝用來書寫重要詔書的紙。德音:表示皇帝對百姓施恩德的特別詔書。京畿:京城及其附近的地方。放:在一段時間裡停止。裡胥:唐代以一百戶人家為一「裡」,「裡胥」即管理一個「裡」的小官吏。尺牒:公文或憑證,這裡指皇帝的詔書。?:即「榜」,官府的告示。蠲(音捐):除去、減免。

【全詩串講】

杜陵的老頭子,住在杜陵那邊,年年種著土地貧瘠的一頃多田。

三月間沒雨水乾風又到處吹起,麥苗不青秀大多數都發黃枯死。

九月間就降秋霜碰上個早寒天,莊稼還沒成熟帶著綠色就發乾。

官吏明知災情卻不向上司說破,急忙強徵租稅想得一個好考課。

抵押桑蠶出賣土地把官租交足,明年的衣食又叫人如何能對付?

你剝奪了我身上的衣裳,你搶走了我餬口的食糧。

殘暴虐待和坑害百姓就是豺狼,哪裡非要用鉤鋸似的爪牙吃盡人肉肝腸!

不知道是誰把事實奏明了皇上,皇心惻隱知道了官吏隱瞞情況。

皇帝施恩的詔書寫在白麻紙上,京城及其附近都停交今年稅糧。

可是昨天裡胥才露面百姓門旁,手拿著詔書文件到鄉村來張榜。

十家裡頭有九家都交過了稅糧,白白感謝吾皇免租稅皇恩浩蕩。

【言外之意】

這首詩的背景是麥苗黃死、禾穗青干、千里赤地、農夫困危。首先是地方的官吏們,為了在政績考核中爭高下、圖陞官,如狼似虎的逼迫受災的農民抵押桑蠶出賣土地來交租稅。等到百分之九十的農家都豁出全部家產交足了租稅後,裡胥才手拿著詔書文件慢悠悠的到鄉村來公佈皇上停交租稅的「德音」,讓走頭無路、陷於千憂百慮的災民們感謝皇上的恩德。一方面由地方官加緊勒索,另一方面由皇帝下詔免去租稅,這是一出歷代統治者都善演的雙簧戲,而且這出歷史的保留節目從古代直演到今天。

後代揭露這一雙簧戲的著名作家還有蘇軾和范成大等人,但白居易卻是最早、最義憤的揭露這一現象的偉大作家。特別值得指出的是,他在詩中突然將第三人稱改為第一人稱,讓「杜陵叟」自己憤怒的遣責官吏們如狼似虎的狂暴行徑,使得讀者感同身受、義憤填膺,充滿對農夫的同情和對作者正義胸懷的欽佩。作為當時的一名京官,而且是剛剛被提升到左拾遺的重要官位上,卻在詩中以如此尖銳的言辭直指當朝弊端,甚至對皇上明頌暗諷,這須要何等的勇氣啊!這是何等的人格啊!

讀到這首詩,使人不得不想起中國大陸1960年前後共產風捲來的「自然災害」的情景:農村幹部為了保官、討好「偉大領袖」好大喜功的心理,拚命在「打擂」中提高畝產,直到畝產萬斤以上,最終只能讓農民顆粒不餐、坐以待斃。事後「偉大領袖」還在講話中感謝農民的「瞞產私分」,可是活活餓死的八千萬人誰搞過「瞞產私分」哪?那些親手扣糧不放,把村民活活餓死的幹部們不但沒受任何處罰,反倒成了「立場堅定」的好幹部。

文章來源:《正見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