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濤:中國外交困境的制度根源

Facebook

【新唐人2013年8月18日訊】二○一二年中國共產黨更換領導核心,內政外交局勢突然急劇惡化。一般看法認為,內政困境是後八九維穩機制造成的腐敗暴政和社會不公引發民間不滿和反抗的後果,外交困境則起源於中共改變鄧小平制定的不出頭的外交方略導致的國際社會反彈。筆者認為,中共外交方略調整固然是中國最近外交困境的誘因,但國際反彈主要還是對中共專制制度的不信任。

中國外交環境順境

毛澤東在中共建政以後採取的一邊倒的方略和爭當國際領袖的思路,使得中國在其後將近三十年時間與世隔絕。雖然毛後期為抵抗前蘇聯的可能入侵與美國進行戰略合作,中國還是自外於世界發展的主流。七十年代末,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才使中國進入世界發展主流。鄧小平深知,為了發展創造國際環境,必須擯棄當世界領袖的做法。一是減少爭取國際影響力的外援,二是搞好與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的關係,特別在世界衝突中不僅不與美國為敵、而且有意製造一些衝突贏得美國好感。鄧小平的方略確實在為中國發展在全球化體系中有效地開發所需要的資金、市場和技術來源。

一九八九年「六四」屠殺一度引起西方世界對中共統治的強烈反感和制裁,鄧小平要求中共繼續韜光養晦,經過十年努力,終於恢復與西方的全方位的交流關係。中國承諾在國際體系中接受西方的外交規則並逐步以此改造中國的內政制度。江澤民和胡錦濤基本上沿襲鄧小平的方略,即使出現台灣海峽危機、炸館危機和撞機危機,這一方略確保中國進入國際社會。另一方面,在東南亞經濟危機、北韓核實驗和○八年金融危機中,中國與美國緊密合作,使得美國相信中國可以在國際交往中逐步被改造。

在冷戰後的全球化進程中,中國是最大的受益者。中國的經濟實力迅速崛起為世界第二並渴望問鼎世界第一。中國技術水平和軍事實力也獲得大幅度提升。○八年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國是最早迅速脫困的大國,被世界看作是救星。中國模式甚至被一些西方人士視為對華盛頓模式的更好的替代。

順境到頭急轉直下

走向強大的中國並沒有依照承諾繼續尊重國際規則,更沒有修改國內制度。而是在國際社會寄予厚望時變得驕狂起來。在胡溫後期,中國在一些國際場合開始杯葛美國。二○○九年哥本哈根氣候峰會上,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故意不守時間怠慢奧巴馬;一個副部級幹部甚至在正式會議上羞辱美國總統。這些驕狂舉動引起美國強烈反彈。胡溫在美國全面反擊下暫時退避,但中國軍方、專家和民間左派意見領袖要求根據中國國際地位和實力變化修訂鄧小平韜光養晦策略的呼聲躥升高漲。習近平接管黨政核心後,順應這一呼聲對中國的外交方略進行調整。一方面擺出大國姿態在國際問題上要發揮建設性影響力,另一方面以西方戰略的架構詞語表達不惜武力維護國家核心利益的決心。一句話,中國要以實力通過衝突介入國際事務和解決周邊國家爭端。習近平六月突訪美國向美國總統傳達中共決定武力捍衛島嶼的意志。

中國的做法引起周邊國家和美國修正對中國的看法。崛起的中國可能不僅要求武力改變周邊現狀,而且挑戰國際社會既成規則。中國與美國在一系列問題上開始發生衝突。

在人權領域,美國開始提高批評中國人權狀況持續惡化的聲音。一九九九年中國獲得美國永久最惠國待遇後,美國降低對中國人權的批評並取消採取批評之外的其他手段就人權問題對中國施加壓力。即使像對法輪功那樣令人髮指的迫害,美國也僅僅在一些不重要的場合溫和批評。但二○一一年為應對茉莉花革命進入中國,中國迫害異議人士,美國在主要論壇上公開批評。最近,美國助理國務卿烏茲拉澤雅到中國訪問又指責中國領導層更迭後人權狀況更加惡化。中國目前重彈人權與貿易分開的調子似乎暗示,美國有可能像上個世紀那樣採取比公開譴責更進一步的方式施加壓力。

最嚴重的對抗發生在安全領域。二○一○年美國就高調宣示重返亞洲。目前不僅確立與中國周邊國家軍事合作機制,而且已將最大數量的軍事打擊力量部署在太平洋。在中國與日本、菲律賓和越南的衝突中,美國公開表示要以實力反對中國武力更改現狀。

美國在經濟領域中除繼續就知識產權、匯率和市場開放等問題與中國摩擦,還提出中國企業進入美國市場帶來安全威脅,從而限制中國科技產品進入美國和在美國收購企業。在國會舉行的這類聽證會上,美國情報前官員公開指認中國威脅。

中美衝突的制度根源

儘管有國際政治理論認為,新型大國崛起會導致國際摩擦,但人們還普遍相信,民主國家之間的摩擦不會惡化到兵戎相見。民主國家之間沒有戰爭是因為民主國家的社會有理性討論問題和尋求解決衝突的規則,政治領袖是在和平競爭中勝出的。內政決定外交,這些民主政治文化決定了民主國家之間的衝突會遵循理性討論與和平競爭的方式解決。就此而言,美國與中國衝突最激烈的話題以及美國準備採取最激烈的解決方式的姿態,都是因制度不同導致的不信任的結果。美國不相信一個對內暴政鎮壓異議人士、對外武力強迫小國就範的國家會在崛起後和平理性公平對待其他國家和遵守國際規則。

除非中國改革政治體制建立憲政民主,崛起的中國很難再繼續和平發展的外交方略處理國際爭端,也不會得到世界信任提供的國際環境。

文章來源:《動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