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漣:世行「中國改革藍圖」的命運預測

Facebook

【新唐人2013年8月7日訊】據《華爾街日報》8月2日消息,應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邀請,世界銀行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正在聯合制定改革議程。該報導透露,世界銀行(World Bank)正在彙總提議中國對一家大型銀行實施私有化並允許農民出售土地的各種廣泛建議。報導作者評論道,「如果實施這些改革,有可能顛覆中共數十年來一貫秉持的意識形態。」

其實,真要實行這樣的改革,顛覆的不是意識形態,而是顛覆中國現存利益格局,所謂「意識形態」只是現存利益格局的合法外衣罷了。應該說,李克強對中國經濟的病灶還是瞭然於心,這次邀請世界銀行與國務院發展中心共製改革建議,就是想破局。因為金融體制維持現狀,銀行就成了各級政府任意支取的提款機,通貨膨脹將吞噬中國經濟;土地如果不私有化,農民仍將繼續被掠奪,房地產泡沫化與房地產利益集團綁架中國經濟的局面還將持續。

但這個計劃有兩大風險:

*金融私有化極可能導致紅色家族劫持中國經濟*

金融私有化之門一旦開啟,誰有可能成為銀行股份的最大買主?當然是紅色家族成員。首先,他們當中有不少人已經成為各種金融新貴。據英國《金融時報》在「生而為錢的中國太子黨」(2010年3月29日)介紹,進入私募基金行業的計有李瑞環之子李振智(George Li)與李振福(Jeffrey Li),朱鎔基之子朱雲來(Levin Zhu),李長春女兒李彤(Li Tong),前任副總理曾培炎之子Jeffrey Zeng,吳邦國之子Wilson Feng,劉雲山之子劉樂飛等等。據說已離開私募基金業的溫家寶之子溫雲松也列於其中。《華爾街日報》今年7月4日在「博裕投資:中國太子黨麾下的私募基金」一文中,公開了私募基金行業新寵江澤民孫子江志成進入博裕投資之事。中共元老陳雲之子陳元則是位高權重的原國家開發銀行董事長。

可以說,無論從實力、經驗、關係還是參股途徑,紅色家族出身的金融新貴很有可能是近水樓台先得月的優先購買者。就算政府規定,單個股東或公司最多不能持有超過20%的股份,紅色金融新貴們憑藉他們熟練的技巧,完全可以通過殼公司、間接持股或者交叉持股等各種方法達到目的。一旦紅色金融新貴們通過控股大型銀行而實現對金融業的主導,黨管經濟將變成權貴集團操控中國經濟。

且不談這種私有化對國民的影響,它對地方政府的影響將顯而易見,各地方政府通過地方融資平台舉債發展經濟而不必還債的捷徑便從此斷絕,哪個紅色金融新貴願意讓自己的錢打水漂?各地方勢力大概不會喜歡這一改革。當然,中央可以允許將大型銀行的省分行就地私有化,允許各省區行政首長的家屬們購買,讓大家利益均霑,來換取他們支持這種改革方案,但技術上難度很大,因為過去十幾年各地銀行分行爛帳如山,諸侯們私人可不想背包袱。

朱鎔基當年推行國企改革時,奉行抓大放小政策,將市場競爭性強的行業私有化,留下了一些與國計民生有關的行業讓國企壟斷,如石油化工、鐵路、糧油等。這些經濟寡頭為胡溫十年的經濟發展提供了稅收基礎與物質保障。這些企業的生存很大程度上依賴國有銀行的金融傾斜支持,一旦銀行私有化,這些國企很難再從銀行得到過去那種極為優惠的政策性貨款支持。因此,這一改革很可能遭到大型國企利益集團的反對。

習近平在目前黨還掌管一切的格局下,對付紅色家族的政治壓力就已經非常費勁,收拾一個薄熙來尚且左支右絀,再對付多個羽翼豐滿、財力雄厚的紅色財團,恐怕更費勁,這一後果不可不預計在內。

*來自地方政府的可能阻力*

土地私有化的內容是讓中國數億農民出售自己的土地,據說是為了增加農民收入、鼓勵農村人口向城市遷移以及整合農業用地。

這裡且不談農民的就業等問題,這個問題雖然一直在困擾中國社會,但在政府眼中已非需要優先考慮的問題了。李克強總理可能是想通過私有化,終止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同時結束房地產綁架中國經濟的危險局面。

但是,要想終結土地財政,必須為地方政府找到可能的經濟轉型之路。但中國經濟現狀並不美妙。一位叫津禹的作者根據他從各報蒐集的頭條消息,寫了篇「中國即將破產的9大行業」,其中列舉了光伏企業、造船業、鋼鐵行業的危機,以及LED照明行業因產能過剩,巨頭鈞多立破產行業洗牌加劇的危機,家居賣場受電商、成本上漲衝擊正在不斷消失,中小房地產企業遭受擠壓式破產,有航運業經營慘淡,信託公司的龐氏騙局面臨破產,第三方理財行將倒閉600家。

另一篇「中國十大資源枯竭走向衰亡的城市」列舉的十大城市包括煤都內蒙古鄂爾多斯與煤炭王國陝西神木,它們的衰落是煤炭行業的現狀寫實;甘肅玉門油盡,湖北黃石與雲南銅都東川則礦竭城衰,三城是資源性產業的夕陽殘照。其中最讓人吃驚的是,廣州與溫州這兩座曾富甲一方的城市居然也名列衰亡清單。廣州作為珠三角政治經濟中心,改革開放以來,先是沾毗鄰香港之優勢、廣東成為世界工廠的重要生產基地,廣州也成為全國最富的城市。近年來,廣州在珠三角加工業衰落時曾積極轉型,培育了汽車業這一「戰略性主導產業」,許多日本汽車品牌選擇廣州為生產基地,但自去年釣魚島問題爆發以來,廣州汽車產業受到很大影響。前廣東省省長朱小丹竟然也到財政部哭窮、要求支持。溫州多年來致力於發展鞋業、服裝、皮革、眼鏡、製筆、打火機等勞動密集型輕工業產業,這種模式也走到了盡頭。

在新的產業未涵育出來之時,地方政府仍然會寄希望於土地財政(有的省已開始實施新城鎮化的十年規劃),土地私有化將使地方政府通過買地賣地賺取土地那巨大的增值差價之路斷絕,可以想像其阻力之大。

來自地方政府的壓力最後會彙集到黨的總書記習近平那裡。到目前為止,習近平對李克強的經濟改革應該說是全力支持,畢竟目前已經到了窮則思變的時候,不改革將無以圖存。但壓力大了,能否扛得住,則是另一回事,畢竟地方治理還得依靠地方政府。而地方政府目前大都債台高築,財政壓力極大,有的地方連工資都發不出,民生更是早就顧不上了。退而求其次,無論是維持公務員群體的工作熱情還是維穩,無一不要金錢支撐,沒錢就沒有穩定。

世界銀行的改革藍圖想走市場化改革之路,道理正確,但這個改革方案卻有意忽視了中國的制度環境,即市場化改革中起作用的不是市場經濟的邏輯,而是利益分肥的政治交易潛規則。這一規則作用下的改革,會在多大程度上偏離改革目標,是事先必須考慮的要素。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

相關文章